西藏山珍野味念响“特”字经

11.10.2014  11:46

  西藏有着得天独厚的特色农业资源,优质、多样的原料资源为高原特色农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保障,“高原之宝”牦牛乳肉制品、藏羚羊绒理想替代品——白山羊绒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独特畜牧产品。

  近年来,西藏紧紧围绕“二产抓重点”的经济发展战略,立足区位优势,依托资源禀赋,集中力量培育了一批高原特色农畜产品加工业重点企业,初步形成了以高原青稞制品、肉制品、乳制品等为重点的产业发展格局。

   七区七带”产业格局初具规模

   在昌都县如意乡桑多村的藏鸡养殖场,一座座蓝顶白墙的养殖大棚错落有致,鸡叫声此起彼伏。这里养着3300多只藏鸡和藏白鸡鸡苗,平均每月孵化近3万只鸡苗。

  藏鸡养殖场负责人普布介绍说:“我们养殖场的鸡蛋卖得很好,藏鸡品种也不错,每年仅卖鸡苗这一项目就会有几万元的收入。开养殖场就是希望给大家开辟一条致富增收的路子。

  桑多村的藏鸡养殖场是西藏农牧业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的项目之一。十年来,全区农牧业特色产业基地建设规模日趋增大,综合生产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2004年农牧业特色产业项目启动以来,通过集中力量,整合涉农资金,全区特色农牧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开发、规模化经营的态势开始呈现,为积极打造西藏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奠定了基础。

  自治区农牧厅副厅长顿吉介绍说,截至今年,在全区74个县安排实施了12类农牧业特色产业项目,累计投资达20.94亿元,建设基地200多个,安排产业项目450多个,已初步形成了藏东北牦牛、藏西北绒山羊、藏中北绵羊、藏东南林下资源和藏药材、藏中优质粮饲奶、城郊优质蔬菜、藏中藏东藏猪藏鸡“七区七带”农牧业特色产业格局。

   龙头企业势头强劲助民增收

   为加快农牧业特色产业升级,自治区一手抓农牧业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一手围绕市场抓龙头企业和农牧业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扶持和培育了一批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到2013年,全区共扶持国家级、自治区级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24家,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组织1895家,入社户5.9万户、12.1万人。

  10年前,年销售收入400万元左右,税收几十万;10年后,年销售收入接近1.5亿元,上缴的税金达到1300万元;10年来,整个销售收入增长了30多倍。这是西藏高原之宝牦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出示的一组数据。借着自治区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的春风,越来越多类似的企业如沐春风,发展势头强劲,产业不断升级,同时也带动更多农牧民增加了现金收入。

  西藏高原之宝牦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毛福涛介绍说,一开始,只有几百户牧民供生鲜奶,而现在供奶的牧民接近2万户。原来的收奶价格是1块多一斤,现在收奶的价格达到3块多。除此之外,公司还大量吸收本地人员就业,现在藏族员工就业占整个集团的60%强。高原农牧业特色产业已成为农牧民增收和就业的重要渠道。

  自治区农牧厅副厅长顿吉说,10年来,全区农牧业特色产业实现群众增收11.56亿元,受益的群众达175.4万人,实现户均增收3263.1元,人均增收674元,年均增幅达22.26%。通过项目带动,规模经营、订单经营、专业经营、统一经营等新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政策优势更加凸显不断升级

   随着西藏高原特色农畜产品加工业的蓬勃发展,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升,“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社等经济组织形式得到农牧民群众的接受和推广,为进一步优化提升产业结构、科学布局区域空间、加快发展具有西藏特点现代食品加工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明确提出,着重培育具有地方特色和比较优势的战略支撑产业,把西藏建成重要的高原特色农牧产品基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立足西藏特色优势资源,大力发展西藏特色高原生物和绿色食(饮)品产业。自治区制定了《西藏自治区“十二五”时期高原生物和绿色食(饮)品产业发展规划》,我区高原特色农畜产品加工业具有更加凸显的政策优势。

  自治区农牧厅相关负责人说,自治区农牧厅将认真总结农牧业特色产业发展经验,结合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发展需求,开展《西藏高原重要特色农牧产品基地建设规划(2014—2020年)》编制工作,规划总投资48亿元,力争使农畜产品供给能力不断提高,特色农产品进一步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农牧民收入持续增长。

  原标题:山珍野味念响“”字经——我区高原特色农畜产品发展状况扫描

(责编:冯登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