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光辉照乡关——西藏十九大代表畅谈身边变化

19.10.2017  05:13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5年,也是西藏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5年。”从西藏到北京,西藏出席党的十九大的代表们,既切身感受到西藏的发展进步,又亲眼目睹了祖国的繁荣昌盛,更加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十九大代表、南木林县南木林镇仁欧村村委会主任尼玛石曲的房间里,满是酥油味、糌粑香。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作为一个地道的农牧民,尼玛石曲几乎离不开糌粑、酥油。来京参会,时间较长,为了“解馋”,他就把家乡的味道带来北京。一同带来的,还有一包加碘盐巴。尼玛石曲说,村里的群众以前吃的都是申扎县的盐巴,不仅杂质多,长期食用对身体健康也会有一定影响。

南木林县紧邻那曲地区申扎县,南木林县土地肥沃、盛产青稞,申扎县盐湖众多、盛行驮盐,两县之间的粮盐交换历史悠久。尼玛石曲说:“一袋盐巴换两袋青稞,这是行情。村民们也习惯了吃申扎‘土盐’。”可是,“土盐”虽咸,其实缺碘,长久食用有害身体。这几年,西藏大力推广“加碘盐”,农牧民购买,享受“盐补”,价格十分优惠。尼玛石曲说:“一包500克的‘加碘盐’,政府补贴后仅卖0.25元。起初,村民们并不‘买账’,仍旧喜好‘土盐’。经过大力宣传、村民试吃后,才改变了看法。现在,村民们都吃上了‘加碘盐’,不仅‘味美价廉’,而且有益健康。”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变化,尼玛石曲用味觉感知。

在十九大代表、错那县麻麻乡党总支副书记、乡长白玛央金眼中,过去的5年,门巴族人的房子更加“高大上”了。白玛央金说:“麻麻乡地处边境,以前交通不便、经济落后,乡亲们住的是低矮阴暗的房子,楼下圈牲畜、上面住人,极不卫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边境地区发展、十分关怀人口较少民族,‘兴边富民’力度不断加大,边境小康村建设有力推进,乡亲们如今都住上了新房。房子更高了,面积更大了,人畜分开了,一楼做商铺,二楼开旅社,人在楼上住,不仅居住更舒适,还能增加收入。大家从内心深处感激党和政府,家家户户在房顶插上国旗。”

从游牧到定居,从放牛牧羊到读书求学,十九大代表、巴青县江绵乡幼儿园园长次仁央青通过教育谈变化。次仁央青说,藏北草场辽阔,群众崇尚游牧,不太重视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农牧民孩子的教育“三包”经费标准一再提高,学校离家更近、条件更好,群众思想观念也大有改变,知道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江绵乡幼儿园有150多个孩子,放在以前,真不敢想象。而现在,他们是家庭的希望,也是西藏的希望。

十九大代表、谢通门县县委书记边巴扎西告诉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谢通门县正在积极谋求从矿业向种养加、旅游业的转型。目前,食用菌、黄芪种植效益喜人,藏鸡养殖形成规模,带动了群众增收,推进了精准扶贫,实现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巨变,体现在一粒盐巴、一座房子、一个学校、一个县域上,正是这些细小的切面构筑起了立体的图景,见证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边稳藏重要战略思想在西藏的成功实践。

(责编: 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