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藏历新年]美食飘香庆佳节

27.01.2016  10:55

  随着2016藏历火猴新年的临近,各种藏式年货开始现身拉萨街头,让年味儿越来越浓,而构成这年味儿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就是“卡塞”的香味儿。“卡塞”是一种用白面、酥油等原料制作的油炸面食,是藏族家庭过藏历新年期间招待客人、供奉神案的必需品。


八廓商场里奶渣、人参果等各种年货纷纷登场。


拉萨蒲巴仓藏餐馆为藏历新年推出的新口味藏餐吉祥羊头。


堆:将糌粑、碎奶渣、酥油、红糖混合,加入适量凉开水搅拌揉合,然后盛入一方形小木盒中,用铲子尽量塞满、压紧。食时倒出切片即可。 图为今年流行的堆。


小朋友在品尝“卡塞”。


藏式糕点(卡塞)销售店工作人员正在摆放制作好的“卡塞”。


“嘎卓”牌藏式糕点(卡塞)销售店工作人员正在制作藏历新年食品“卡塞”。


“嘎卓”牌藏式糕点(卡塞)销售店内,工作人员为藏历新年准备的“桑嘎吧哩”。


位于林廓北路的藏式糕点销售店里居民成箱购买“卡塞”。

一年一度的藏历新年即将来临,加上今年的春节和藏历新年仅差一天,于是,拉萨的市民早早就准备起了年货。

新年的准备工作一般从藏历12月初开始一直到藏历12月30日,每家每户都会在自家的藏柜上摆上“卓索切玛”五谷斗,即在绘有彩色花纹的木盒左右分别盛放 炒麦粒和酥油拌成的糌粑,上面插上青稞穗和酥油塑制的彩花。还要用水浸泡一小盘青稞秧苗,使其在新年时节长出一二寸高的青稞苗。

“卓索切玛”的麦苗供奉在神龛正中,祈祷来年五谷丰登。旁边摆设有彩色羊头(制作原料不一,多为陶瓷制品),藏语称为“隆果”,还要搭起“德嘎”,摆满各种水果和糖果等。这一系列摆设主要标志着过去一年的好收成以及对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预祝。

临近节日,男人们忙着打扫庭院,妇女们则精心制作“卡塞”。“卡塞”是用酥油、菜油、猪油等炸制而成的面食。“卡塞”样式繁多,有耳朵形、蝴蝶形、条形、方形、圆形等各种形状,涂以可食颜料,裹以砂糖而制成。

藏历新年之际,“卡塞”既是装饰神案的艺术品,又是藏历新年款待客人的佳肴,是藏族同胞必备的过年物品。“卡塞”的品种花色常常成为女主人勤劳、智慧和热情的象征,在节日里分外引人注目。

口味独特、肉质松脆的风干牛肉嚼起来既酥又有韧劲,是新年餐桌上不可少的一道美食。每年年底,当气温在零下几度时,许多家庭就将牛肉割成小条,牛肉则按家 中成员的口味涂上调料,有原味、麻辣、特辣等。涂好调料后就挂在阴凉通风的地方,让其自然风干,根据地区和季节空气干燥程度不同,经过一个半月至两个月的 时间就可食用。

藏历12月29日这天,要给窗户门楣换上新布帘,门前、房梁和厨房也要用白粉画上吉祥图案,构成一派喜庆的气氛。入夜,全家老小围坐在一起吃一顿例行的 “古突”(面疙瘩),类似汉族春节的团圆饭。“古突”要在面疙瘩里分别包有豌豆、小白石、羊毛、辣椒、盐巴等9种东西。谁吃到什么要赶紧报吿,以引起全场 的欢呼和祝福。吃出小白石的意味着心地纯洁,吃出羊毛的意味着心性温和,吃出辣椒的意味着心直口快,吃出豌豆的意味着办事机灵,吃出盐巴则被嘲笑为好吃懒 做,等等。

吃完“古突”,全家人用糌粑捏制成面团放在纸箱内,还要将各自碗内剩下的“古突”倒入纸箱,出门放置在十字路口,用火焚烧,随后放鞭炮,寓意驱邪消灾,迎接新年的到来。

在藏历大年初一这天,家庭主妇早早起床,5点钟左右就要煮一锅“羌枯”,即放有糌粑、红糖和奶渣的青稞酒,给每人送上一碗。家人尚未起床,就在被窝里喝完“羌枯”。

当晨曦初露的时候,先在屋顶上煨桑,然后接上满满的第一桶新年吉祥水。最早的习俗是背上水桶去河边或水井旁打上第一桶新年吉祥水,传说这时的水最为圣洁、清甜,谁家最先打上吉祥水,在新的一年里就能免去许多灾难。

天亮后,全家人都穿上新装,洗漱完毕,戴上最好的首饰,长辈就开始手捧“卓索切玛”五谷斗,向家人恭贺新年,互道“扎西德勒”(吉祥如意),然后互敬青稞酒。本版图片均由本报记者 格桑伦珠 鹿丽娟 摄

(责编: 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