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秋冬季雪豹种群密度调查部分数据出炉

19.03.2016  10:13

野外拍到的雪豹。

红外相机与赤狐。

野外布设的红外相机。

图由珠峰雪豹保护中心提供

2015年10月,由珠峰雪豹保护中心联合北京林业大学野生动物研究所在珠峰自然保护区吉隆县Z村和定日县Q村雪豹出没“热点地区”,开展的为期34天的雪豹种群密度调查工作自开始以来,一直受到广泛关注。

尤其是很多动物保护者,都在期待着调查结果的出炉,一方面是想能够一睹神秘“雪山之王”的风采,另一方面则是更关心近年来随着野生动物保护力度的加大,保护成果如何。昨天记者连线珠峰雪豹保护中心了解到了最新调查结果。

记者 李海霞

红外相机平均工作60天 雪豹照片占总数的3.5%

此次考察组,由7名年轻的科研人员组成,所有的调查几乎都是在海拔5000米的高山上完成的,因此他们也只能徒步前往。28条样线、近300公里,平均每人每天10公里,从这些数据足够看出这群年轻人的敬业程度和辛苦指数。在样线调查中,他们会根据发现的雪豹痕迹来布设红外相机,通过红外相机再来捕捉更多关于雪豹甚至其他野生动物的画面,以取得更加科学的数据,此次调查他们共布设了106台红外相机。

“2015年10月,我们在珠峰保护区Z村与Q村开展了秋冬季雪豹种群密度调查。在239个位点上共发现300个雪豹野外痕迹,其中,87个GPS位点,发现雪豹粪便92份。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在Z村布设红外相机49个位点,共83台。今年1月15日开始,在珠峰管理局的协调下,由当地牧民回收81台红外相机,收回36个位点64台红外相机。从Q村收回了18台。而其余的24台,因为下雪封山等原因尚未收回。”珠峰雪豹保护中心陈鹏举告诉记者,下一轮的调查工作马上又要开始了,到时候我们会去回收剩余的相机。

红外相机收回来后,陈鹏举主要负责照片整理工作,经过近一个月的整理,已初步梳理出了从Z村收回的64台相机中的相关数据。“红外相机平均工作了60天,我从收回的64台红外相机中共获得了66032张照片,其中17304张照片为有效照片。”陈鹏举说,红外相机拍摄到的画面中出现了雪豹、猞猁、狼、赤狐、黄喉貂、香鼬、岩羊、高原兔、高原鼠兔、藏雪鸡、金雕、猎隼等物种。其中8505张拍摄到的是牲畜活动的画面,2107张为人类活动的照片。此外,拍摄到了2135张鸟类活动的画面,高原兔活动照1384张,岩羊活动照1130张,狼活动照909张,猞猁170张,而大伙儿最为好奇的雪豹照片为606张。

不能只靠拍到的照片

轻易下结论判断雪豹数量变化

其实,早在2014年,他们就进行过一次关于雪豹的调查。2014年调查期间,他们在海拔3914米至5106米之间的高山上共走了14条样线,覆盖面积达到了上百平方公里。通过在野外布设41台红外自动触发相机,两个月内共拍到1891张哺乳动物活动的照片。在哺乳动物的照片中,拍到雪豹28次,共122张照片。与此同时,他们通过痕迹调查等方法发现了287处雪豹留下的痕迹,其中有96个刨痕,174个粪便。

与2014年拍摄到的122张雪豹照片相比,我们明显可以看出此次拍摄到雪豹画面的照片数量增加了不少。不过,珠峰雪豹保护中心执行主任高煜芳说:“不能简单根据拍摄到的雪豹的照片数量就判断甚至下结论说雪豹数量增加了,后续我们还要做深入的物种鉴别等分析,到时候才能做出相关判断。”

“由于照片数量太多,需要一张一张整理,所以目前我只整理了从Z村收回的红外相机中的照片。”陈鹏举笑着说,等我把这些照片整理完后,会有更专业的人来进行野生动物物种识别与输入、雪豹个体识别等工作。据悉,后期的物种识别和个体识别比起整理照片要更耗费时间与精力。

(责编: 王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