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农业援藏之林芝篇

15.07.2016  15:17

  在西藏康宝生物科技公司,记者看到公司技术总监杨琴正在收集虫卵,这是人工培育虫草的重要一环。2015年,公司得到来自广东省的50万元科技经费支持,这笔钱为他们减轻了很大负担。

  广东省援藏干部、林芝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张百尚告诉记者,“十二五”期间,广东省科技厅重点支持现代农牧业等特色产业,3年安排项目经费845万元,用于支持突破产业发展技术瓶颈。

  “十二五”期间,林芝市农牧业在广东省和福建省的大力支持和援助下,由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化农牧业转型步伐进一步加快,农牧民持续增收、农牧业增效,在借鉴援藏省份农业发展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立足林芝实际情况,依托广东省和福建省的资金援助、人才培养、技术支撑,不断开创了农牧业工作新局面。

  在福建省海洋渔业厅的帮助下,2012年9月3日,林芝市渔政执法支队挂牌成立,填补了西藏地区没有专门渔政执法机构的空白,有效地保护了林芝市水域渔业资源。

  与此同时,建立了西藏地区首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巴松错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为保护巴松错特有鱼类自然物种种质资源“基因库”,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保护区周边地区经济和生态旅游业发展发挥巨大作用。

  2013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的西藏地区第一个水产原种场——林芝市异齿裂腹鱼原种场。项目总投资350万元,其中福建省海洋渔业厅投资150万元,原种场可保存性状优良的异齿裂腹鱼原种200—300尾,通过对原种进行长期选育,维持鱼种纯度、防止种质退化;同时,原种场每年还可以繁育60万尾以上优质苗种开展增殖放流,对天然种质资源的保护和恢复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此外,原种场还能为当地异齿裂腹鱼养殖提供亲本,向社会提供优质商品鱼,降低人类社会对天然资源的过度依赖,避免对自然界生态平衡的破坏。

  “十二五”期间,广东省农业厅筹措援藏经费353万元,从德国和英国引进了先进生产设备,并完善了管理制度,为西藏地区牦牛、黄牛、藏香猪等种质资源的提纯复壮提供技术保障,完成了对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西藏家畜良种繁育站的设备更新。并筹措援藏经费295万元,对林芝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现有实验楼进行了重新布局和功能规划。目前,该中心可以开展387种农药3650项参数、5类兽药(含抗生素)119项参数以及汞、镉、铅、锌等20多种重金属的定量检测,中心的“计量认证”和“机构考核”有关准备工作正有序推进中。

  由广东省农业厅援藏干部陈建军组织编写的《林芝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规划2014—2018年》,首次明确林芝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填补了林芝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的空白。目前林芝市共有17个产品(或产地)获得了农业部的“三品一标”产品认证(或产地认定),占自治区19个认证产品的89.47%。先后建立了米林农场标准化水果基地、易贡茶场有机茶叶标准化基地、尼洋河无公害生猪养殖基地、米林农场无公害养鸡场、甲日卡村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等一系列标准化生产基地。

  在福建省海洋渔业厅的援助下,2011年在林芝市举办了全区级别最高的渔业增殖放流活动。2014年8月和2015年10月,再次分别在林芝县(巴宜区)布久乡朵当村和八一镇尼洋河畔举行了人工增殖放流活动,两次共投放160万尾鱼苗,为快速补充雅鲁藏布江和尼洋河的水生生物群体,改善水域生态环境作出了贡献。

(责编: 李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