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后一批无电人口将迎来迟到百年的光明

08.03.2015  16:04

在海拔3900米的西藏自治区普兰县西德村,夜晚零下15度的气温让22岁的次仁拉姆感到难熬。太阳能发电板只能保证最多两个小时照明,电视都带不动,寒冷和寂寞不时让这名从拉萨来支教的幼儿园教师动了回家的念头。

这就是中国的现实状况。当城里的先富者已成群结队相约去北极旅游过极夜时,仍有不少农村人在长夜里连电都没有。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力争让最后20多万无电人口都能用上电”。

这意味着,在爱迪生发明电灯、人类步入电气时代136年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有望全面迎来这份迟到的光明。

电灯、电话、电报等是十九世纪末或二十世纪初由西方传入中国的。

无电人口主要是指国家主电网没能覆盖的人口。西藏、新疆、云南等地区地广人稀,许多人长期生活在大山深处,远离电网负荷中心。这些无电户大多处于偏远地区,山高水远、高寒缺氧、交通不便,施工环境恶劣,工程成本高昂。

曾任两届全国政协委员的西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图登克珠说,电力是边疆地区最大的基础设施。电力供应跟不上,其他建设就无法开展。全面消除无电人口对边疆地区与全国同步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是一个“巨大的推动”。

为解决农牧民用电问题,西藏从2009年开始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包括山南地区和那曲地区班戈县村村通电、西藏自治区自然科学博物馆兆瓦级光伏示范电站等项目。2013年底,西藏行政村以村村通电的户用系统、独立光伏电站和并网光伏电站等形式,实现了100%通电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