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地质五队:藏北寻宝40年

16.09.2014  10:50

  西藏地质矿产勘察开发局第五地质大队(以下简称地质五队)队部位于青海省格尔木市,是西藏地勘局下属的唯一一个驻外地勘单位,成立于1974年,主要在藏北地区开展地质勘察工作。青藏公路是地质五队进出西藏最主要的通道,无论是人员往返、后勤补给,还是钻探物资的运输,都和青藏公路息息相关。

  今年是地质五队建队40周年。谈到40年来的发展变化,57岁的靳洪亮书记感触颇多。靳洪亮的父亲原来在西藏地勘局的后勤部门工作。1975年局里招工,18岁的靳洪亮报考并被录用,然后被送到河北地质学院(今石家庄经济学院)培训。几个月后,他被分配到刚刚组建的地质五队综计科,负责统计工作。那时候的地质五队队部还在敦煌七里镇,1976至1978年间才逐步迁到了格尔木。

  建队之初,地质五队集中力量寻找国家急需的战略物资——铬铁矿,发现、评价了东巧铬铁矿、依拉山铬铁矿等一批铬矿资源,据此组建的东风矿是投入开发最早的铬铁矿山,极大地缓解了国家对铬铁资源的需求,打破了敌对势力对我国工业发展的桎梏。

  对于寻找铬铁矿的这段历史,靳洪亮至今仍记忆犹新。当年,他和100多位同事坐着敞篷的解放牌卡车,浩浩荡荡地从格尔木出发前往安多,再到那曲东巧。当时的青藏公路路面还没有黑色化,路况很差,车过之处,尘土飞扬。如果遇到下雨,道路泥泞,到处堵车。遇到车坏了需要修车,就向道班求助;沿途都没有饭馆,只有到运输站才能吃上饭。不到1000公里的路程,往往要走上10来天。青藏公路上的道班和运输站,成为地质五队寻宝路上的重要保障。

  在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藏北地区进行野外作业,良好的路况是生命的保障。1992年,靳洪亮在东巧负责出纳、统计分析工作,一次在野外淋雨之后患重感冒,由于附近没有医生,就只能找个兽医看病。兽医连打针都不会,就给他开了点感冒药。熬了两天,病情越来越重,当时一位姓宋的司机看见情况危急,就连夜开车把他往外送,第二天天亮就到了拉萨,在西藏军区总医院就治。医生后来对他说,是感冒引起的急性肺水肿,如果再晚到医院两三个小时就没命了。后来靳洪亮想想都后怕,幸好当时的青藏公路已经黑色化,路况很好,让他捡回了一条命。

  而青藏公路109道班救助站墙壁上悬挂的一面锦旗,则见证了去年109道班工人对地质五队工作人员的一次免费救助。2013年5月27日凌晨4点多,地质五队的一辆货车拉了满满一车钻探物资前往那曲班戈县。途经唐古拉山口下的109道班时,由于下大雪,货车侧翻在路边。当时车上有3人,所幸都没有受伤,负责人李兵到109道班求助,此时已是凌晨5点。109道班(青藏公路分局安多公路养护段十四工区)工区长巴布赶紧组织人员卸货,等把车上的物资全部卸完已是7点多,天亮了。随后巴布又打电话向安多养护段段长求助,从十五工区抽调一台装载机过来拖车。等到把货车拖上来,再将所有物资装好,已经是下午6点多了。其间,109道班还为地质五队的三位员工提供了方便面和茶水,而这一切的帮助都是无偿提供的。李兵后来讲到整个过程的时候,他说,看到几十位道班工人在茫茫雪地里卸货装货而毫无怨言的时候,他被深深震动了。他将情况汇报到队部,由地质五队驻雁石坪工作队制作了一面锦旗,于5月30日中午将锦旗送到109道班。锦旗上写的着“抢险救危,真情为民”。

  随着青藏公路的路况越来越好,同样的一段路程,原来需要10来天,现在只需要两三天,极大地提高了地质勘探工作的效率,矿产勘察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建队40年来,地质五队累计承担国家下达的地质工作项目106个,自筹资金开展的地质工作项目31个,向国家提交各类地质报告、科研论文200余份。先后发现并探明特大、大、中、小型硼、金、铬、锡等矿床70余处,潜在经济价值数以万亿计。该队先后受到省、部级表彰44次,地、市级表彰51次。2013年4月2日《中国国土资源报》公示的全国百强地勘单位排名中,地质五队位列第61名。

  原标题:地质五队:藏北寻宝40年

(责编:冯登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