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教学和民族特色打造西藏第一所现代学校

22.07.2014  09:02

  1951年,昌都地区实验小学在西藏创办,这是西藏地区第一所现代学校,标志着西藏现代教育的起步。在过去的63年里,它为西藏地区培养了上万名能流利使用藏汉双语的各类人材,成为西藏的“人才摇篮”。

  昌都地区实验小学位于昌都城的中心区域,走进校门,宽阔的操场旁是两座崭新的藏式风格的教学楼。学校有33个班级1800多名学生。校长张九龄带领记者参观了学校的美术室、音乐室、舞蹈室、多媒体教室、实验室,设施齐全程度一点不逊于内地大城市。教室外的走廊两侧,贴着学生的藏语和汉语书法比赛作品,还有充满童趣的作文。

  在实验小学,藏族学生约占九成,而130名教职工中藏族老师为90人。正在上语文课的是五年级三班的学生,老师和学生流利而标准的普通话让记者颇感意外。张九龄校长说,在学校的教学中,藏语和汉语受到相同程度的重视。 

  “比如说,我们语文是8节课,藏文也是8节课,它的考核方式一样,试卷分值一样。重视程度是一模一样的。在我们的民族中必须强调双语教学,藏语作为母语,必须学会,普通话作为通用语,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上必须会用,所以是同等程度的重视。

  课间操时间到了,学生们在操场上集合。与内地学生的广播操不同,实验小学的学生们在音乐的伴奏下,跳起了一种集体舞。张校长介绍说,昌都地区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弦子舞的故乡,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继承这种传统文化,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校就开始教弦子舞。

  “我认为,在民族地区搞教育,必须有民族特色。民族特色怎么体现?只能挖掘民族文化。我们把弦子舞打造成我们学校的文艺特色。比如课间操,每个孩子从一年级进入学校,我们就对他们进行弦子舞的训练。

  民族文化教育不仅体现在课间操上,在教学楼内,到处可以看到关于西藏历史以及昌都的弦子、锅庄、热巴等文化遗产的图板展示。除了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最令昌都实验小学师生引以为傲的是学校的历史。在专门辟出的校史展览室里,四位身着传统服装的藏族小学生向记者介绍了西藏第一所现代学校的光荣。办学初期,学校仅有3个教学班60多名学生,校舍是昌都的城隍庙,几百平方米的土房子。60多年后,学校发展成为一座设施先进的现代学校,培养的上万名毕业生在各个领域绽放光彩。他们中既有国家领导人、著名作曲家,也有第一代藏族飞行员、荣动模范,更多的是成千上万为建设新西藏默默奉献的普通人。

  几位小解说员工作完毕,向记者秀起了他们藏语和普通话的“双语功夫”。

  小朋友们告诉记者,他们都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向神鸟借上一双翅膀,飞越神山,跨过庙宇,在大海上翱翔……   

  原标题:双语教学和民族特色打造西藏“人才摇篮”——走进西藏第一所现代学校

(责编:范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