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2013年“三公”经费公开共10.7亿元
调整机构转职能,健全制度铸利剑,上下同心唱大风,惩防结合反腐败。刚刚过去的2013年,是西藏自治区党委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认真履行政治责任、科学制定反腐战略,坚定不移狠抓发展稳定、旗帜鲜明重树优良作风的一年;是自治区纪委始终坚持中央纪委和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积极顺应时代潮流、主动担当历史重任,铁面无私除腐败毒瘤、殚精竭力树清风正气的一年。
这一年,雅江两岸歌如潮,珠峰脚下舞犹酣。
这一年,清风拂面高原蓝,正气绕梁雪域绿。
这一年,全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各项任务圆满完成,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各项工作强力推进,创建“六个西藏”的基础更加牢固,追逐“中国梦西藏篇”的步伐更加坚实。
防——正本清源,积极构筑反腐堡垒
始终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不断加强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牢牢抓住制约和监督权力这个核心,从调整机构、整合力量、强化措施等方面入手,着力在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
深入开展廉政教育。积极开展“一书一片”学习运用活动,征订发放《领导干部从政道德启示录》6462本、《领导干部从政道德警示录》1341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培养廉洁情感和道德操守。持续加强廉政教育基地建设,先后组织172个单位、7000余名党员干部前往参观,实地接受教育。广泛开展“倡廉洁、树清风”优秀廉政公益广告集中展播活动,广大干部群众普遍受教育。
大力加强机构建设。自治区纪委(监察厅)调整设立党风政风廉监督室、执法和效能监察室(行政效能投诉中心),增设第三、第四纪检监察室,建立了专门办案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职责更加明确、力量更加壮大。建立健全预防腐败联席会议机制,对预防腐败工作组织协调、综合规划、政策制定、检查指导等作用发挥更加明显。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实施意见》,对廉政风险的防控更加到位、更有把握。
全面推进行政公开。指导开展县委书记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和县级政府政务公开、政务服务试点工作,完成对林芝地区朗县和拉萨市达孜县政务公开验收工作。针对村级监督工作薄弱问题,指导帮助3986个村(居)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以“规范动作”取代“暗箱操作,”完善村级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促进了农牧区“三资”管理合法高效,确保了各项惠农政策落到实处,助推了农牧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通过精简调整,区(中)直单位保留行政审批项目331项、减少60%,自治区自设审批项目保留9项、减少69%,地市级保留250项、减少31%,县(市、区)级保留200项、减少34%。通过管理方式创新,实行动态管理227项、下放管理权限125项、合并190项、取消26项、改变管理方式18项、规范审批主体73项。
认真开展监督检查。加强对维护和执行政治纪律情况的监督检查,重大节日和敏感节点前及时下发通知,重申党的政治纪律,严肃处理个别违反政治纪律的党员干部。加强对中央和自治区关于维护社会稳定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先后7次派出检查组和督导组,深入重点地区、重点部位、重点领域,督促“维稳十项措施”全面落实。加强对中央和自治区重大决策部署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制定出台《关于建立健全中央和自治区重大决策部署贯彻执行情况监督检查机制的实施意见》,先后组织6次联合督查,对42名违反作风、纪律规定的干部进行了纪律处分或组织处理。加强对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监督,完成对林芝、日喀则、山南3地12县和自治区公安厅等3家区直单位的巡视,并对2012年巡视的8个县、4家区直单位、3所高校进行了回访,有力促进了被巡视单位领导班子廉洁从政和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严格落实《关于试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问责案件65件,问责单位35家,问责领导干部175人,同时给予党政纪处分80人,移送司法机关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