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人家]雪山引路人

06.02.2017  17:32

      一人富了不算富,要全体队员富、全村人富、四姑娘山的全体老百姓都富起来才算富。                                                                                                ——余 强

  

四姑娘山风光(吴和政摄)

      来过四姑娘山的户外爱好者,对四姑娘山雪山之巅高山协作队一定不陌生。它是由当地藏族小伙组成的专业高山协作队,曾多次参加过四姑娘山山地救援、异地救援,常年组织对各大本营的垃圾清理活动,还多次被四姑娘山管理局评为先进集体。这支队伍的领头羊就是余强。

  生在大山,长在大山的余强特别爱雪山,爱登上雪山顶上的感觉。对于雪山,他曾说,“我多么希望自己可以像雄鹰一样,自由地盘旋在每一座雪山顶上,那百看不厌的大雪山,是世界上最美,最美的风景。”其实他不知道他那淳朴的笑容,善良的心也是雪山一道美丽的风景。

  还不认识余强以前,我便经常听到他的一些言语,诸如,为某某贫困家庭购进一些生活必需品、给某贫困学生资助生活费、为全村村民拉来赞助、冬衣、登山鞋之类的等等。当时听到这些的时候,便对这个人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后来接触了余强,才了解到,他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他的每一分钱,都是靠自己的双手辛勤挣来的,而他却愿意把自己的积蓄拿出来资助需要帮助的人。

   

攀登

  初识余强是去年他领着一批爱心人士来我们学校捐赠画架,当时就被他那率直开朗、幽默风趣的谈话吸引,虽然和他说的话并不多,但却很愉快,简单地聊过以后我们便相互留下了联系方式还加了微信。

  一个周末,接到他打来的电话:“罗老师有空吗?明天和我们一起去登二峰吧!”我欣然同意,第二天我们便上路了。

  一路上他不失风趣幽默,时而高歌一曲,时而讲一个笑话,时而和他的协作队员们说几句藏话,总之路途的艰辛、遥远,全都淹没在了他的欢声笑语中,在不觉得累的情况下就到达目的地。这次也着实让我感受到了扎西协作队的“专业、安全、体验、服务”的登山理念:路途上对每个人的关照;营地的选择及帐篷的搭建娴熟、营地餐的丰富;热水果汁、葡萄糖开水的供应;为预防客人高原反应,氧气罐的准备,应急马匹的安排……这些都做到了无微不至。

 
情系学子

  登顶途中,扎西协作队每个队员的敬业工作深深感动着我,对安全的保障已渗入他们的骨子里。每一位参加登山的队员都必须接受余强对高海拔知识的传授,每一位登山客首先要学习相应的登山技术。在登顶途中随时都会有情况发生,而这群高原上的引路人适时的提醒与保护,会让你感触到最深的心灵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就像一缕阳光照进我们的心里,暖暖的,很踏实,很放心。

  在路上我和余强也闲聊了很多,聊他的经历,谈他的协作队。原来他完成学业后就开始给登山客背包,在背包的过程中认识了许多朋友,总结了一些登山经验。后来多次参加韩国、法国、美国登山教练培训,并接受了四川省登山协会高山协作技术培训,积累了扎实的登山技术和登山理论知识。之后,他把村里的兄弟聚起来成立了这支登山协作队。刚成立这支队伍困难非常之多,队员们不大合作、各干各的、装备奇缺,队员们穿着单衣黄胶鞋登山,睡袋保暖条件差,队员常常在山上冻得瑟瑟发抖,让他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于是他制定了严格的队规和奖励制度,协作队的服务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口碑越来越好,来找他们的登山客越来越多,也获得一些好心人的支持,就这样这支协作队渐渐地壮大起来。如今协作队已经是各种装备齐全,每位队员都持有四川省登山协会颁发的高山协作员证、指导员证、红十字会急救证,全部统一着装,一对一提供登山服务。体验过这支协作队服务的游客无不对他们的服务竖起大拇指,美誉也传遍四方。

余强

  余强说,他一人富了不算富,要全体队员富、全村人富、四姑娘山的全体老百姓都富起来才算富。在搞好登山协作队的同时,他没有忘记村上的贫困户,时时关心着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情况,村里有两名学生因家庭困难面临辍学,余强便义不容辞地把这2户贫困户包了下来进行对口帮扶。他还为全村十余名老人提供每年冬天取暖、平时生病的花销及粮油的供给。家乡的修路,路段的维护也不会少了他的身影……

  余强只是四姑娘山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但却用自己的艰苦创业,带动一方群众致富奔小康,在乡亲中树起了一个优秀“引路人”的榜样。(文/罗元春 专供中国西藏网)

(责编: 吴建颖)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