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青年前海创业成潮流 改变对内地刻板印象
前海成为年轻人向往的创业热土。 深圳特区报 何龙/图
香港青年前海创业成潮流
一年前,不少香港人对于来到前海创业还感到陌生和犹豫,而现在,前海已成为许多港人尤其是港青的首选创业之地。
在6月下旬举行的“深圳国际创客周”上,百家深港国际各界创业资源机构在前海共同发起国内首个深港青年创新创业联盟组织“梦想+”联盟,在启动当天就吸引了31家香港创客团队集体进驻前海梦工场,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和媒体的强烈关注。
七月起,这些团队开始陆续进驻,本报也将不定期推出系列报道,关注香港青年在前海的创业与成长之路。
A
来前海打通内地市场
从香港走到深圳,80后创业者黄钧乐用了7年时间。
2007年,热爱设计的香港青年黄钧乐与两个朋友一起,成立了Synapse设计工作室,着重于展览,主要为商场、展会的大型空间提供节目和造型设计、中庭装置等创意与制作服务。
黄钧乐告诉记者,Synapse中文意思为神经元的突触,寓意公司能够成为连接公众与艺术的结点。凭借对于艺术与创业的狂热,工作室从最开始的默默无闻到如今已然小有名气。今年4月初,以徐悲鸿笔下的《奔马图》为蓝本,Synapse受香港青年协会委托,承办了在沙田马场展出的“万马奔腾、万众一心”装置艺术展览,并与李嘉欣、吴君如等多位香港名人一起,合力制作8只身高2米、别具风姿的“悲鸿奔马”,就引来好评无数。
尽管在业界站稳了脚跟,但黄钧乐始终觉得香港市场太小,他希望自己设计的展览能在更远的地方展出,能够被更多的人看到,而不是仅仅“从九龙走到港岛”。
这两年,他也试着接触内地市场,在北京三里屯、上海田子坊等地进行过小范围的展览试验,但一直未成规模。
“内地市场很大,但我们找不准方向,也不了解内地商业环境,会走很多弯路。”黄钧乐坦言,香港与内地大多城市路途遥远,而设计需要就地取材,除了成本问题,在当地人生地不熟,感觉挑战重重。
去年底,一封来自香港青年协会的邮件,让黄钧乐知道了在深圳还有一个着重为香港青年打造的创业园区。除了地缘上的绝佳优势,园区的法治和营商环境接轨香港,还提供免费场地、创投资金、创业指导等优惠措施,这都让他感到非常兴奋,立即报名申请入园,经过了一系列交流、考察、筛选,最终脱颖而出并成功以“零成本”入驻梦工场。
“我们也和一些前期来到梦工场的团队打听过,这里的确可以为创业者解决许多琐事,还有更重要的融资、市场,不少香港团队都得到了很大帮助。” 黄钧乐说,他们将把在前海的工作室当作在内地的“根据地”,希望今后能从深圳开始,熟悉内地市场,逐渐走向更广阔的空间。
B
两地“创客”大不同
记者从前海管理局了解到,能容纳200创业团队的梦工场目前入驻达到一半,其中,香港团队已经超过三分之一,趋势一直见涨。
总的来看,香港青年普遍在知识素养、国际视野与学习能力上优势很大,此外,也相对比较务实。
香港女生邝周英这几年一直在瑞典从事IT行业,积攒了丰富经验的她和瑞典男生Tommy Lindgren搭档,去年底回到香港后,没多久就选择入驻前海,着手开发一款提高电脑检索系统效率的文件管理软件。
邝周英说,对于不少香港年轻人来说,创业不是一时冲动,需要反复思量,比如像他们这个团队,优势在于技术上准备充分、有国际视野,但缺少关系和人脉、对内地市场缺少了解,因此需要一段时间慢慢适应。
“香港的创业团队想要走得更远,要学会和内地尤其是深圳结合,”作为曾经的创业者,香港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会长谭伟豪向记者表示,香港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团队比较国际化,创业领域偏重服务,在文化创意、移动互联网、商贸服务等方面比较擅长,而内地尤其深圳的团队工业化水平高,在智能硬件、新材料等行业上的沉淀和积累是香港团队难以比拟的。
总的来说,他认为香港的创业气氛远不如内地。内地不仅有巨大的内需市场,还有政府支持,内地年轻人的企图心、表达能力也都更为出色。因此谭伟豪建议香港青年应该多和内地市场和团队接触,携手共创,才有机会真正把影响力辐射到最大。
C
改变了对内地的刻板印象
前海支持的一份调查曾显示,在分配结构方面,香港年轻白领缺少上升通道。从2001到2010年间,香港薪酬最高10%人群的收入增长了60%,而薪酬最低10%人群的收入却下降了20%。
在就业结构方面,香港虽然就业率很高(失业率只有3%),但大量青年集中在零售、餐饮等中低端岗位,银行、保险、证券等中高端就业领域竞争非常激烈。同时,受制于土地资源稀缺,成本上升等限制,给香港青年的发展空间有限。
因此,前海梦工场在成立时,就明确提出将为香港青年提供成长阶梯。面对这些努力寻求机遇的年轻人,梦工场诚意十足,在硬件上予以全力支持,无论从前期设计到后期装修都渗透了香港元素。同时,青年创业团队进驻梦工场,除了一站式的创业服务,头年可减免租金,香港青年还能申请最高200万的专项补贴资金,并获得来自顶尖孵化器、天使投资人等创业要素资源机构的支持。
在来到前海创业后,香港青年岑棓琛说,他和不少身边的香港朋友都改变了对于内地以往的刻版印象。这里的优势不仅仅在于成本低廉、创新创业氛围以及市场空间大,甚至生活质量、发展速度都比香港要更好。
“有些香港年轻人缺乏对内地的了解,” 在香港创业已经几年的90后本土女生何诺嘉和郑雪颖告诉记者,很多人根本不了解也不想来内地。以她俩为例,基本不会说普通话,所有对于内地的了解都来自于广播电视。“但其实这是个错误的态度,起码要先了解、亲身体验,才有资格说好或不好。”
如今,随着业务在内地的延伸,两个女生对于内地逐渐了解,对于北上创业的态度也越来越积极。在多方比较后,这个月,她俩来到前海梦工场办理了入驻注册手续,希望能够在这里找到更多舞台和机遇。(曹崧/文 何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