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情节”阻碍西方对西藏公正认识
自从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在80多年前将“香格里拉”一词介绍给西方,西方人的西藏观就始终与“神秘”“浪漫”等意象紧密相连。
他们将深藏于喜马拉雅山脉中的西藏想象为浪漫的世外桃源,以为那里就只住着一个打坐冥想的达赖喇嘛和宁静寺院里的一群僧侣。但对中国而言,西藏却曾是实行农奴制度的落后社会,它和世界其他地方一样,需要文明进步。
西方人的“香格里拉情节”阻碍了他们对西藏的公正认识,这是正在此间举行的“2014·中国西藏发展论坛”上部分中外专家学者的共识。
希尔顿从未到过他笔下的藏区。当他和其他作家、记者、好莱坞导演、政客为西方民众构建出一片想象中的人间净土时,西藏却正处于比欧洲中世纪还要黑暗残酷的农奴制社会——那里政教合一,人均寿命不足36岁,通奸的妇女要被割鼻削耳,农奴要为娇气的僧侣、士兵和官员背重物,因为轮子“会在神圣的地面上留下疤痕”而被禁止使用。
意大利通讯社中国新闻编辑阿莱桑德拉·斯帕莱塔在论坛期间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除1904年英国侵占西藏,西方国家其实并没有机会真正了解这片土地,它们开始将西藏神秘化,通过诗歌般的旅行和探险作品,创造出一个“香格里拉”神话。
“西方人并不爱真实的西藏,他们只爱自我意识中的西藏。”她说。
一些研究者指出,西藏已经成了当代西方人的“精神超市”,似乎他们渴望而又无法实现的梦想都可以在西藏找到。
经历工业革命和环境污染的西方人迷恋传统的西藏,他们对“世界最后一块净土”的原始生态环境和原生文化情有独钟。一些人将西藏看成是静态的理想社会,以保护传统文化和藏传佛教为借口,唯恐西藏发展,从而成为自己所制造的“香格里拉神话”的囚徒。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崔玉英在论坛上指出,有人至今认为,西藏应该像封存在博物馆里的展品那样,原封不动地保持原始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