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团式”医疗援藏的世界首创:红细胞单采术治疗高原多血症
中国西藏网讯 为进一步促进西藏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国家卫生计生委自2015年以来组织开展了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上海市对口援建日喀则市人民医院。
作为唯一一支举全市之力参与“组团式”医疗援藏的团队,2015年8月中旬,上海派出了第一批援藏医疗队队员,近两年来,从抓技术到抓管理,再到抓改革,上海援藏团队在雪域后藏创造了许许多多个第一。
△ 告别家人的援藏专家。(图片由朱骏提供)
多血症:曾让高原群众束手无策的“心头之患”
人类常年生活在高海拔地区时,人体血液中的红细胞为了适应缺氧的环境会相应增多。然而,如同过多的车辆会拥堵交通、降低出行效率一样,红细胞过度增多的结果会导致血液“浓、粘、聚、凝”,反而使血液运输能力下降,加重人的缺氧。人体越缺氧,红细胞又会增多,进一步加重堵塞,形成了恶性循环,这就是“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简称“高原多血症”。
作为一种高原慢性病,多血症会引起栓塞性心血管疾病,头痛、心绞痛、视力下降、嘴唇发紫、肤色暗红等症状常年伴随着患者,严重影响高原居民的平均寿命。在西藏医学历史上,并没有有效的办法治疗、缓解红细胞增多,西医和藏医虽有放血疗法,但人体毕竟不能失血过多,所以效果非常有限,一般只能建议患者常年吸氧、服用保健品和移居到低海拔地区等,而这对于西藏农牧民群众来说又不太现实,长期以来,多血症让高原医生、患者们束手无策。
△ 多血症造成的症状之一:静脉曲张。(图片由朱骏提供)
援藏专家:为高原患者研发出世界首创的疗法
日喀则市人民医院的援藏专家朱骏首先想到了治疗多血症的好办法。朱骏来自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他报名参加了上海市第二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来到日喀则后,作为血液科主治医师的他首先对日喀则血液发病情况进行了严谨的调研,发现日喀则居民的红细胞增多症发病率高达3—5%,远远高于内地。
朱骏想到了内地已经十分成熟的“红细胞单采术”。红细胞单采术在内地一般用于治疗因肿瘤疾病导致的红细胞增多,将之用于高原多血症治疗,这在全世界都是首创。红细胞单采术利用先进的设备,可以将血液中多余的红细胞单独分离出来,从而对多血症产生明显的疗效。“就像一碗粥一样,如果要让它变稀,我们舀几勺起来,拿掉米粒,再倒回清汤,这粥就变稀了”,朱骏这样比喻这个手术。
△日喀则市人民医院慢性高原病治疗中心红细胞单采室。(杨悦笙 摄)
于是,朱骏和他的团队成立了“慢性高原病治疗中心”,引进“红细胞单采设备”,建成了西藏首个“红细胞单采室”,一年来已经进行了50多例手术,且全部取得成功。
△ 正在接受红细胞单采术的患者。(杨悦笙 摄)
患者:久治难缓解一朝见疗效
接受了红细胞单采术的患者几乎在一夜之间缓解了多年的症状。来自昂仁县的普次(化名)已患多血症近20年,每到凌晨3、4点钟,头痛、胸闷、胸痛等症状就纷至沓来,让他无法入眠。他前后到过西藏藏医院、成都华西医院等地就医,从藏药到进口药都吃了个遍,然而疗效都不尽如人意。到日喀则人民医院接受了红细胞单采术治疗后,“感觉身体变轻了,走着路都想跳,视力变清楚了,皮肤都明显变白了许多,高血压也得到控制”。来查房的朱骏看到他的状态也非常高兴,嘱咐他戒烟,定期复查血常规。
△ 朱骏在检查普次的病情。(杨悦笙 摄)
另一名患者深情地给朱骏写了一封信:“我是一名长期生活在高海拔地区的多血症患者,之前在很多医院治疗过,但是效果特别不好,自从在我们医院行了红细胞单采术以后,困扰我多年的头晕头痛症状明显缓解了,我特别感谢带来这个技术的援藏医生和所有的医务人员!”
朱骏认为,虽然高原多血症无法彻底根治,但目前的临床案例证明,通过红细胞单采术,可以立即缓解症状,有效控制病情的发展,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寿命都会有很大改善。
本地医生:独立掌握技术确保落地生 根
新的技术在援藏专家的努力下得到成功运用,但专家总有一天要离开,西藏当地的医疗队伍要能掌握技术,离开专家后独立治疗患者,“授之以渔”才是“组团式”援藏的真正目的。
上海医疗援藏团队在日喀则人民医院建立援藏带教制度,以援藏专家为导师,对应帮带当地的学员医生,同时“请进来”专家交流,让学员“走出去”学习。
△ 朱骏和他的两个学员:普布旺堆、罗布卓玛。(图片由朱骏提供)
罗布卓玛就是朱骏带的两个学员之一,在红细胞单采室建立之初,她先是看老师怎么做,经过四五个月,自己开始独立操作,“第一次很紧张,没有成功,又请老师帮助。老师很严格也很耐心,比如仪器上有些英文看不懂,老师就布置作业,每次都要抽查我们的单词,完全是手把手从头教起。”现在一年过去,卓玛已经独立完成十几次手术,已经变成老师在旁边看她怎么做,并进行点评了。
这项针对高原特色疾病探索出的世界首创的医疗技术,真正在高原落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类似的技术还有很多,上海援藏团队在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开展的175项新技术中,目前已有46项能够被本土医生独立掌握,真正做到了“留下带不走的技术,永远造福西藏人民”。(中国西藏网 文/杨悦笙)
△ 朱骏在检视学员操作红细胞单采仪。(杨悦笙 摄)
(责编: 苏文彦)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