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援青玉树项目办:以首善标准用心用情抓好援建项目
中国西藏网讯 7年前,当玉树地震发生后,北京响应中央号召,派出最好的援建队伍,经历了艰苦的考验,圆满完成了灾后重建任务,为再造新玉树贡献了力量。在进行灾后重建的同时,北京还开展了对口支援工作。
图为玉树新城枕着青山绿水、盖着蓝天白云,天气干爽舒适,风景宜人。
北京援青玉树指挥部项目办派往玉树一线负责援建项目落实的每位同志都深深感到肩头那份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他们知道,自己的工作,关系到北京援青的成效,关系到玉树地区的民生改善、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他们从接受援建任务的第一天起,就始终告诫自己,务必要以首善标准、捧着一颗真心,带着一腔真情,选好、建好、管好每一个援建项目,力求不负初心、不辱使命。
回想起初到玉树,北京援青玉树指挥部项目管理办的王雪旺说:“高原缺氧是迎接我们的一份必不可少的‘见面礼’。”晚上睡不着、白天头很痛,这些高原反应都是伴随援建项目管理团队的常态。但他们深知,心在哪儿,舞台就在那儿,既然选择了援建玉树,就选择了扛起一份重任。
图为玉树风光
为把援建项目选好,他们深入各个现场,熟悉州情县情乡情,和当地干部及农牧民促膝交谈、了解其需求和发展意愿。在工作过程中,一些难以预料的危险也如影随形。“有一次,我们去治多县调研途中,刚停车休息,突然发现有几头高原狼围拢过来。头一次在野外近距离遇到这种凶猛的动物,尤其是看到头狼那锋利的獠牙、幽冷的目光和半米多高的身形,我们都缩在车上不寒而栗。”尽管狼群转了几圈后迅速离开了,“但我们还是被吓出了一身冷汗”。
类似这样的危险,在他们的援建过程中还经历过好多次。但是他们没有被任何困难吓倒。通过深入细致的调研,他们逐渐掌握了第一手资料,摸清了玉树的长远发展需要和扶贫脱贫着力点。
为把每一笔援建资金都花到刀刃上,尤其针对玉树还有10万多贫困人口的问题,他们积极调整了援建项目常规安排思路,优先安排民生改善项目,优先安排扶贫脱贫项目。
针对有些农牧民家庭冬季住板房、夏季住帐篷,一家几代十几口人挤在一起的深度贫困状态,安排了专项建设资金,把解决贫困农牧民住房作为扶贫脱贫的突破点;针对当地因病致贫返贫家庭,专门安排了地方病、高原病及传染病防治项目资金;针对当地农牧民分散生产的状况,安排了联产合作专项引导资金,鼓励发展基层农牧合作社建设,每年可使上千农牧民大幅增加收入;针对玉树独特而丰富的藏文化旅游资源,安排了旅游推荐资金,大力推荐玉树文化旅游,不断提高玉树旅游知名度和吸引力。
图为蓝天白云下的玉树新城
他们始终坚持首善标准,严把援建质量,确保北京援建项目能够经得起时间和群众的检验。为此,他们严格加强援建项目监管。玉树地广人稀,援青项目普遍较小而分散。特别是到玉树偏远的、环境最为恶劣的曲麻莱县检查项目,在缺氧的情况下,项目部不但一天要行车几百公里,经过很多无人区,而且跑的都是海拔4000-5000米的山路。
谈到记忆最深刻的事情时,王雪旺说:“去年6月的一天,我们到曲麻莱县麻多乡验收寄宿制小学建设项目。车在崎岖的山路上一路颠簸,像是在不停地跳舞,途中汽车爆胎了,直到傍晚才赶到海拔4600米的麻多乡项目现场,晚上只能住到了乡里。那里氧气更加稀薄,夜晚气温骤降,屋外雪花飘飞,远处狼嚎声声。躺在简陋得不能再简陋的硬板床上,缺氧憋得我们实在无法入睡。不得已,我们只好穿着衣服,裹着被子坐在硬板床上干熬着等天亮。”尽管条件艰苦,但是一想到玉树人民长期生活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就更加激发了他们进一步做好对口支援工作的热情。
图为:每年6月,当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一路飙升时,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玉树州却迎来一年中最佳的旅游季节。
在一茬一茬援建干部的艰苦付出下,玉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条条道路通车了、一栋栋安居房建起来了、一趟趟公交车开起来了,学校、医院和公共设施也都陆续投入使用。看着这些援建成果,每一位援青干部都内心激荡、无比骄傲。他们的辛苦付出也赢得了藏族同胞的由衷赞誉,在每一个援建项目交付使用的现场,藏族群众都自发地用哈达、酥油茶、青稞酒向援建干部们表达他们真诚的谢意。
王雪旺说:“未来我们依旧深信,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前后方共同努力下,北京对口支援玉树的工作将会取得更大的成绩,玉树的明天也会更加美好。”(中国西藏网 文/周晶 图/切嘎)
(责编: 王茜)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