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泽贴儿”助藏南扶贫

27.11.2015  19:46

  新华社拉萨11月27日电(记者春拉、晋美多吉)“‘泽贴儿’曾一度面临失传的危险,可如今作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它不仅重焕新生,还用它的‘甘露’滋养了贡布神山下的我们。”西藏乃东县泽当镇年近半百的巴桑微笑着说。

  “‘泽贴儿’即泽当毛哗叽,是在藏氆氇基础上,将经、纬两线由粗变细,质地由厚变薄,逐步形成的纯手工纺织技艺。在五世达赖喇嘛时期极为盛行,并一度成为西藏高僧、达官贵人用来制作服饰的专用贡品布料。”巴桑介绍说,如今,“泽贴儿”白山羊绒布料定制的一套藏装要卖1.3万元,一条围巾也要1300元。

  看着专程来定制“泽贴儿”藏装的客人逐年增多,越来越多的订单从内地发来,巴桑内心的喜悦溢于言表。

  “巴桑,若能把咱们泽当的“泽贴儿”传承下来那该有多好。”十多年前,镇上一位老人的一句话,触动了当时正经营唐卡绘画培训班的巴桑。2008年,巴桑自筹资金成立了乃东县民族哗叽手工编织专业合作社,从此走上了“泽贴儿”的抢救发展之路。

  从回忆精羊毛选料、编织、加工工艺流程,到手把手地向年轻学员传授编织技巧;从最初招收的42名贫困学员,到如今拥有72名固定员工、3个县60户农牧民编织合同户,千年哗叽工艺再次焕发了生机。

  西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自治区级著名商标,西藏自治区首届旅游纪念品大赛银奖……这间不大的草根合作社除了继承发扬民族优秀文化遗产,还主动承担起了带动周边困难群众共同致富的担子。

  “我到合作社快十年了,平日里我主要做一些‘泽贴儿’的手工艺品。”37岁、双腿残疾的达瓦扎西说,“每月我可以拿到3500元的固定工资,这对我非常重要。

  残疾人、待业青年、家庭妇女、贫困户……在这间合作社里像达瓦扎西这样的人有很多,他们在这里不仅掌握了一技之长,还摆脱了贫困。

  据巴桑介绍,合作社成立以来已直接解决就业136人,间接从业和延伸产业项目解决就业322人。

  如今,该合作社的经营范围已从最初单一的绘画与哗叽编织、销售,扩展到了包括民族服装、旅游纪念品、木雕技艺、家具制作、培训、销售等多个领域。

  2015年即将收尾,巴桑预计合作社今年销售额将达210万元,利润有42万元。上半年,合作社72名固定员工分红达5.4万元。

  据介绍,这家合作社两年内将搬迁至泽当镇工业园区,到那时改扩建后的合作社面积将达到1.3万多平方米,帮扶的贫困户数将扩大到500户。

  巴桑说:“相信在国家扶贫政策的支持下,我们一定能发展壮大,带动更多的人走向富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