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玉树震后藏族孤儿来京近五年 师生共话新年愿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今天是大年初三,在北京,有三十多名青海玉树地震后被接到北京的藏族孤儿,也迎来了他们震后新生活的第5个年头,生活老师和志愿者们一道,陪他们度过了又一个难忘的春节。从适应生活到逐步成长,孩子们经历了哪些难忘瞬间?面对明天,师生又有哪些新的希望?
平时就常有志愿者到爱心之家给孩子们做饭。到腊月里,更多了一份过年的气氛。志愿者们把饭菜摆上桌,跟孩子们和老师围坐在一起:
志愿者:今天过来,明天还要过来一拨,也是我们那个公益群里的。
作为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孤儿成长中心的主任,孩子们的生活老师何江萍说:
何江萍:昨天是另外一群人,买了一大块牛肉然后我们多少个小孩儿就切多少块儿,一顿就一个人抱着一块儿啃,这是他们最喜欢吃的。因为他们在家里头也很少能吃到这些,所以我们吃的时候我们就在问,什么味道啊?他们就说“家乡的味道!”
2010年玉树地震之后,一批失去父母的孤儿被带到北京,由中华儿慈会救助抚养,何江萍介绍,年龄最大的一批孩子已经高中毕业:
何江萍:我们19个高中毕业生,18个考上大学,学考的不是特别好,但是,对他们来说是相当不容易了,因为他们刚来北京的时候,25个高中生用小学三年级的试卷做了一次摸底,找老师给改了卷子,没有一个及格的,最高分30多分。
孩子们逐渐适应北京的生活,学会了汉语。每周有藏语课,每两年的暑假回一次玉树:
何江萍:其实主要还是传承他们的民族风俗,还有他们的语言,一定不能让他忘了他的母语,不能忘了他的民族的这些,很多东西不是你教的而是在他们的生活环境里头潜移默化去了解的。
吃过饭,孩子们表演自己排练的藏族歌舞。
十岁的男孩儿美久永周唱得投入,还有专业歌手的表情和动作:
美久永周:长大了,我想当一名摇滚音乐家,像汪峰那样。
记者:多久习惯这里的生活?
美久永周:没几个月吧。
记者:我看你比那时候照片上的胖。
美久永周:恩,是有点儿胖。
记者:你现在最喜欢吃什么?
美久永周:好吃的就吃了,比如说老妈做的麻辣香锅。
“老妈”,是孩子们对何江萍的称呼:
何江萍:叫我何老妈。
记者:他们一开始就叫这个称呼吗?
何江萍:不是,一开始喊老师,我们当时是不允许喊的,当时是有一个纪律规定,不让他们喊妈。就是妈妈这个称呼对于孩子来说,太重了,因为那个时候都刚刚去世。你才刚刚为他做一点点事,你就让他喊你妈妈,他就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
不过后来,还是有孩子叫他“妈妈”:
记者:那个时候你突然这么听到你是什么感觉呢?
何江萍:就是因为这么一喊就把我给拴住了,因为你总是感觉他这一喊就是把自己托付给你了,是这个原因,如果他们不这么喊,我早就不干了。累死人了,我开始管他们的时候,一点儿白头发都没有。
五年来,何江萍都跟孩子们一起过年,看着他们长大:
何江萍:那时候他们小,还比较好管理,现在就比那时候难管多了,那时候老师们吼一嗓子,小孩儿们都乖乖的,现在就要讲道理了,要是道理讲得让他们不服气的话还不行。
记者:有主意了他们。
何江萍:恩,有主意了。
记者:这倒是好事啊。
何江萍:对,他们在成熟,他们在思考。
何江萍说,他们注重孩子们的个性化发展:有人当选北京市三好学生,有人语文成绩拔尖,有人在音乐比赛当中获奖,还有人被体育学校选中培养。在新一年,他们也还面临挑战,怀抱希望:
何江萍:其实我们正式员工就我和小裴两个人,其他都是志愿者,我们左右项目使用的钱完全是我们两个自己筹款,很困难啊,去年我们差了九十多万呢,我还是觉得养这些孩子还是需要很多人来帮助,希望把这些孩子真的能培养出来,让他们能成为玉树藏族优秀的人才,以后想让这些孩子和我们接力,到玉树灾区去帮助更多的孤儿和贫困的孩子。
原标题:玉树震后藏族孤儿来京近五年 师生共话新年愿景
(责编: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