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28省份调整 青海两名“65后”入常

05.07.2015  10:09

   中国西藏网 讯 半年来,全国有28个省份的省级常委班子出现人事变动,54人在此间新晋“入常”。其中青海有2位“65后”常委,分别为西宁市市委书记王晓和青海省委宣传部长张西明。

  
青海省委常委、西宁市委书记王晓

  十八大前后,全国31个省份配备组成了新一届省级党委常委领导班子,目前本届班子履职已过半程。十八大后的两年多来,伴随反腐“打虎”和地方高官调动,从2014年开始,省级党委常委班子迎来了较为密集的人事变动。


青海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张西明

  以今年上半年调整变动为例,有媒体统计,截至7月1日,今年上半年中国地方高官人事变动中,除了内蒙古、黑龙江、西藏外,省级党委常委的调整已涉及28个省份,超过60名官员履新,地方大员调整的频度明显加快。其中,四川省委常委班子调整幅度最大,目前四川省委13人的常委班子中,6人为今年上半年新加入,山东、青海和重庆常委班子均在上半年迎来4位新面孔。

  领导班子年轻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加强。根据公开的简历,在当前中国31省份的近400名省级党委常委中,有超150人为“60后”官员,占比近四成,其中“65后”省级常委有19人。

  就省份来看,省级常委班子中,全国21个省份有5名以上的“60后”常委。其中,重庆、贵州、福建、新疆的“60后”常委为7人,西藏、青海的常委班子均有8名“60后”,甘肃、吉林和青海还各有两名“65后”常委。

  早在八十年代初,邓小平就呼吁领导干部年轻化,此后在实际操作中组织部门也逐步调整年轻干部的占有比例。2014年1月14日颁布实施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总共有三处提到了领导干部年轻化。于此,在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中,“65后”省级常委们所代表的新生力量将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内容综合自新华网、人民网、中国经济网、中国西藏网)

  【延伸阅读】

   王晓简历

  王晓,男,汉族,1968年5月出生,山东枣庄人,1987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1年7月参加工作,在职研究生学历,经济学博士。

  1986.09-1991.07 中国科技大学工程热物理系学生(期间:1989.08-1991.07任全国学联副主席)

  1991.07-1992.12 山东省青岛市供热办公室、热电公司干部

  1992.12-1993.07 山东省青岛高科技工业园管委会公用事业局综合部副部长

  1993.07-1994.09 山东省青岛高科技工业园管委会主任助理(正处级)

  1994.09-1995.03 山东省青岛高科技工业园管委会主任助理兼工业园、崂山区重点工程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主持工作)

  1995.03-1995.11 共青团山东省青岛市委副书记、党组副书记(主持工作)

  1995.11-1997.12 共青团山东省青岛市委书记、党组书记(副厅级)

  1997.12-2000.10 共青团山东省委副书记(期间:1999.02-2000.01挂职任共青团中央青工部副部长

  1997.09-2000.07青岛海洋大学经贸系企业管理专业学习,获管理学硕士学位)

  2000.10-2002.12 共青团中央青工部副部长

  2002.12-2003.07 共青团中央青工部部长

  2003.07-2009.01 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期间:2003.11起兼任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会长;2006.01 起兼任全国青联副主席;2006.09-2007.01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学习)

  2009.01-2013.05 共青团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期间:2009.02起兼任全国青联主席;2006.09-2012.07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政治经济学专业在职研究生学习,获经济学博士学位;2012.03-2012.04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学习)

  2013.05-2015.05 青海省委常委,副省长、省政府党组成员

  2015.05-青海省委常委、西宁市委书记、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

  中共十八大代表,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第十二届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委员。

   张西明简历

  张西明,男,祖籍山东定陶,1965年2月生于辽宁鞍山。法学博士,中共党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清华大学等若干院校兼职教授。

  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社科院青年人文社科研究中心副理事长;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副局长、局长,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组长,中央办公厅调研室副主任,中宣部副秘书长。

  2015.05 青海省委常委。

  第九届全国青联委员。  

  主要研究成果:《新美利坚帝国》(2003年出版),系对美国内外政策重大动向的全面分析;《张力与限制——新闻法律与自律问题的比较研究》(2002年出版),是研究主要发达国家新闻制度的专著;《新闻与法》(2001年出版);《新闻侵权——从传统媒体到网络》(2000年出版,合著);《新闻侵权与诉讼》(1994年出版,合著);此外还发表有关论文几十篇,共400多万字。

  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课题“电子出版物的宏观发展与管理”,成果等级被评定为“优秀”。目前正主持中国社科院重大课题“美国政府与媒体关系研究”。学术论文和专著先后获第二届全国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中国“八五”科学技术成果奖,社科院第二届青年优秀学术成果论文奖,社科院新闻所优秀学术成果专著一等奖。

  多次参加中央有关部门和中国社科院的重大调研任务并受到表扬。过去的十多年中,多次参与中宣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出版署等领导部门的调研课题,参加过许多重要的管理规则的制定。其中,2000年因完成“西方主要国家新闻业管理体制研究”的交办课题受到中宣部的表扬,2001年因参与思想政治工作调研报告的写作再次受到中宣部的表扬。2003年下半年,作为特邀学者参加中宣部牵头的《国家文化发展纲要》的研究和起草并受到通报表扬。伊拉克战争期间,发表了关于美国媒体在“宣传战”中作用的论文,受到中央领导的批示表扬。

(责编:冯登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