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温巴 你知道藏戏还有啥面具?
藏戏面具 摄影:冯登宁
2009年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藏戏,藏语称“阿吉拉姆”,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是藏文化“活化石”。
藏戏在西藏的拉萨、山南、日喀则、昌都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藏族聚居地区广为流传,主要分为白面具戏、蓝面具戏、门巴戏、昌都戏、安多戏、德格戏、木雅戏和嘉戎戏8个剧种。除了昌都戏和木雅戏外,其他戏种大都需要佩戴面具进行表演。
温巴面具 摄影:冯登宁
在表演中,面具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使戏剧中的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总的来说,藏戏面具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
温巴面具: “温巴”,象征着渔夫或者猎人,是藏戏的开场人物,负责主持开场仪式,讲解剧情,也要为正戏伴唱伴舞。温巴面具又分白、蓝两类。早期的白温巴面具,面部是白色或黄色,周围全用山羊毛装饰,后面披背,前面齐胸。蓝温巴面具比白温巴面具略大,面部贴蓝布或黑布,整个面具包括轮廓造型、眼、眉、鼻、嘴等,由八种吉祥图案巧妙构成,下额部分用獐子毛或山羊毛装饰胡须。
藏戏面具 摄影:冯登宁
正戏角色面具: 有平板式假面和立体式假头两种,角色一般以颜色来区分。其中,白色面具象征纯洁,多为善者;红色面具象征威严和权力,多为国王、大臣;绿色面具象征慈爱和俊美,多为王后妃嫔;黄色面具象征神圣和善良,多为活佛、喇嘛和仙翁;黑色面具象征凶残和恐怖,多为魔鬼妖怪;半黑半白面具象征奸诈和狡猾,多为巫师、丑角。
神祇面具: 藏戏神祇面具的式样特征与寺院宗教跳神活动上出现的神祇面具相差无几,在藏戏的神舞表演中穿插使用。
鹿面具 摄影:冯登宁
动物面具: 藏戏中有众多的动物面具,面具样式皆为立体假头,多出现在以佛教故事和神话传说为题材的剧情表演中。如虎、豹、象、熊、鹿、牛、羊、马、狗、猴、鸡、鹦鹉、乌鸦等,这些动物代表着各种有生命的神灵。
《多吉玉珍玛》 摄影:冯登宁
【相关链接】八大藏戏: 藏戏传统剧目中广为流传的有“八大藏戏”,即《诺桑法王》、《苏吉尼玛》、《朗萨雯波》、《卓瓦桑姆》、《赤美滚丹》、《白玛文巴》、《顿月顿珠》、《文成公主》。
(责编:冯登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