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阳一中西藏班师生美术作品欣赏

19.07.2017  00:01

图为版画作品《欢聚》,作者高玉,西藏班95级(2)班学生。近日,辽阳一中西藏班师生美术作品展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展出,本次展览以梦回高原为主题,包括版画、面具装饰画、线描、泥塑、油画板块共365幅优秀作品。其中的版画作品在表现手法上简练、单纯、有力,有一种直率、纯真之美,艺术感染力较强。

 

图为版画作品《》,作者白玛仁增,西藏班94级(2)班学生。黑与白在色彩上是一种纯粹、直白的表述,朴素之中蕴藏着视觉震撼与冲击,黑白之间闪烁着灿烂的阳光,向我们诉说着来自高原的情怀和对家乡无尽的眷恋与热爱。

 

图为面具装饰画作品,作者尼玛扎西 ,西藏班97级(1)班学生。面具,藏语中称“巴”,主要用于各种民间表演活动,它与人们日常生活、劳动、娱乐有着直接的关系,遍及西藏各地。由于地域的差异,表达的方式不同,呈现出多姿多彩、对比强烈、形式各异的特点。

 

图为面具装饰画,作者旦增尼玛,西藏班97级(2)班学生。藏族同学在面具形象的创作过程中,运用学到的相关美术知识,大胆想象、夸张,没有过多的框架约束。作品形象生动、色彩自由绚丽。充分表现出鲜明的民族个性,反映了藏民族古朴而特有的文化精神风貌。

 

图为泥塑作品《白塔》,作者次旺卓嘎,西藏班2000级(1)班学生。泥塑是一门古老而传统的艺术。以泥土为原料,制作手法简单自由,表现形式多样直观。

 

图为泥塑《诵经人》,作者江村朗珍,西藏班2000级(2)班学生。西藏班学生的泥塑作品在制作手法上更单纯、朴实,充分体现作品的性格特征。这些十二、三岁孩子的作品神态各异,表情夸张,从中可以深深地感受到浓浓的人文气息和鲜活的灵性。作品在表现上自由生动,同时又把西藏的地域文化与泥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大大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图为钢笔线描作品,作者云旦次仁,西藏班2000级(1)班学生。线条是最原始的绘画语言,最初的原始绘画就是简单的线条勾勒。十二、三岁的西藏孩子内心纯净,没有太多的约束。通过运用线条长短、曲直、粗细、疏密的变化,体现出韵律和个性,表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抓住人物形象特征和第一感受,使笔下的线条随着自己的感觉流淌和运动。

 

陶艺作品《高处不寒》,作者西藏班教师荆延君。32年来,辽阳一中不断丰富教育教学方法,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办学特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图为油画作品《阳光下组画》,作者西藏班教师静延君。辽阳一中西藏班培养的4397名藏族毕业生分布在西藏各行各业,并逐渐成为骨干力量。因教育教学水平高、管理严格稳定,辽阳一中西藏班在全国内地西藏班中名列前茅。辽阳一中在1988、1999、2005、2009、2014年五次被国务院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

 

图为面具装饰画,作者罗布桑布,西藏班96级(1)班学生。据统计,20余年来,辽阳一中西藏班有近百幅美术作品在省级、国家级比赛中获奖和展出。本次展览是32年来辽阳一中西藏班教育成果的全面展现。(中国西藏网 图、文许娜)

(责编: 吴建颖 郭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