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予万隆精神新的时代内涵
4月的北京阳光和煦,春意盎然。亚非法律协商组织(亚非法协)第五十四届年会13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开幕。本届年会正值万隆会议召开60周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和联合国成立70周年。年会也是万隆会议纪念活动的组成部分。
1956年成立的亚非法协是万隆会议结出的硕果,也是唯一横跨亚非两大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成立近60年来,亚非法协为亚非国家在国际法领域加强协商合作、发出共同呼声、维护共同利益作出了重要贡献,对推动亚非两大洲非殖民化运动、促进亚非国家发展、维护两大洲和平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亚非国家对国际法治作出重要贡献
在13日下午举行的“纪念万隆会议60周年”特别会议上,各国代表就万隆精神的历史意义和时代内涵各抒己见。各国代表高度评价万隆会议和万隆精神,希望亚非国家充分利用亚非法协这一论坛,为维护国际法律秩序、推动国际法的逐步发展与编纂作出贡献。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张业遂在发言中说,万隆会议高举“团结、友谊、合作”的旗帜,确立亚非人民反帝反殖、求同存异和共谋发展的共同使命,确立了“万隆精神”,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奠定了重要思想和政治基础,成为广大发展中国家通过联合自强维护世界和平、实现民族独立、建设富强国家的光辉指针。
“万隆会议为后世留下了两个重要遗产,一是加快全球多边主义进程,二是为国际关系指导原则奠定了基础。”联合国副秘书长苏亚雷斯由衷地说,“万隆会议十项原则” 为亚非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关系提供了指导原则,为和平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和国际争端指明了有效途径,成为国际社会普遍承认的国际关系和国际法基本准则。1970年和1974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有关宣言都接受了十项原则的内容,当今世界一系列国际组织和国际文件也都采纳,得到了国际社会广泛赞同和遵守。
今天,46个亚洲国家、54个非洲国家成为联合国会员国,占联合国会员国的半数以上。亚非国家参与国际事务广度与深度前所未有,在国际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对国际法治作出了重要贡献。
印度尼西亚法律与人权部长亚索纳·劳利指出,印尼作为亚非会议的发起者与主办者,高度重视推动亚非团结自强。他说,万隆会议改变了世界的模样,现在亚非国家同样有能力在国际法和其他多个领域建设中起到主导作用。
亚非法协的绝大部分成员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是中国外交的基础,在中国外交布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方一直高度重视与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合作,也希望通过亚非法协这一平台进一步增进与亚非国家的合作。
正如本届年会主席、外交部副部长刘振民所说,本届年会显示了中国推动国际法治,加强亚非国家团结,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的决心。
命运共同体开启国家间合作新模式
60年前,历史上首次由亚非国家自发举行的国际会议——万隆会议确立了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十项原则,留下了“团结、友谊、合作”的宝贵精神财富,这是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
60年后,世界形势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万隆会议时,与会国家面临的重大挑战是殖民主义,而现在遇到的是国家发展问题;当年与会国家最大的目标是政治独立,现在则是国家经济振兴;当年与会国家大都积贫积弱,而现在,中国、印度和南非等国已发展成为世界或地区性的经济政治大国。
张业遂表示,今天,国际格局再次处于历史转折的关键节点,经历着深刻复杂的沧桑巨变。放眼亚非,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两大洲无论发展潜力还是发展活力均首屈一指。这是亚非国家团结奋斗的结果,对此我们有理由感到自豪。
目前,国际安全形势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传统和非传统威胁相互交织,“数字鸿沟”加剧“发展鸿沟”,南北差距并未缩小,发展问题依然突出。亚非国家共同面临着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的艰巨任务,共同面临着改革国际治理架构、完善国际治理规则和提升国际话语影响力的重大课题。
贝宁以观察员国身份参会,该国代表团团长埃里克·弗兰克·塞兹诺对本报记者表示,当今世界,共同发展、合作共赢是世界最大的潮流和趋势。亚非国家应该与时俱进,在继承和发扬万隆精神的同时,赋予万隆精神新的时代内涵。“亚洲已经在经济上开始腾飞,非洲很多国家却还在摸索发展的道路,经济上同亚洲国家的更深入的交流与合作是非洲国家所期盼的。”
60年来,中国一直是亚非合作的支持者、开拓者与引领者。中国“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正契合了万隆会议精神。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将在促进亚非各国共同发展和繁荣方面发挥更积极作用,共建“一带一路”将扩大与深化亚非各国的经贸合作。
“中国不仅在万隆会议上曾发挥重要作用,在面临各种新挑战的今天,为发展中国家的共同进步所做出的努力也获得越来越多的国际肯定。”埃及代表团成员穆斯塔法·安马尔对本报记者表示,中国提出的建设“一带一路”倡议,将促进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中国提出的构建命运共同体也将开启国家间合作的新模式。
原标题:赋予万隆精神新的时代内涵
(责编:范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