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房灵敏来我校调研指导
23.11.2015 19:18
本文来源: 西藏民族学院
在新校区考察时,房灵敏详细了解了学校校园建设总体规划、新校区功能分区、单体建筑功能设计、建设进度等情况,指出,新校区建设过程中要广泛征求师生意见,集思广益;校园整体规划和建设要考虑服务教育教学、服务学生日常生活,将医疗卫生等服务设施纳入其中,统筹规划,面向校内,服务校外;要在建筑设计中突出西藏特点,彰显民族特色;要认真做好古墓区保护,开拓思路,科学利用,发挥其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
在考察2011西藏文化传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时,房灵敏详细了解了西藏文化对外传播研究平台、西藏宗教与社会文化发展平台、西藏文化产业发展研究平台建设和工作开展情况,对该中心的《西藏文化传承发展研究项目成果要报》工作给予高度评价,肯定了2011协同创新中心对政府决策发挥的咨询和智库作用,并对近期由我校和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光明日报社联合主办的首届藏秦·喜马拉雅论坛提出了建议。在考察过程中,房灵敏深入各研究平台办公室,就正在开展的攻关课题与相关负责人进行了交流探讨,饶有兴趣地听取了西藏统计年鉴大数据分析研究情况介绍,认为该研究对西藏经济发展分析和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在对西藏光信息处理与可视化技术重点实验室进行调研时,房灵敏认真听取了实验室负责人关于西藏大气环境激光光谱多组份气体辨识、西藏民族文化遗产数字化及虚拟三维展示等方面的成果,并佩戴三维眼镜观看了西藏历史文化博物馆三维立体漫游演示。他对教师在科学领域取得的创新成果给予充分肯定,希望广大教师结合西藏发展实际,解决束缚发展的瓶颈问题,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在调研图书馆藏学文献信息中心时,房灵敏询问了解了学校的藏文典籍馆藏、学生阅览等情况,观看了老一辈学者的手稿、教案等原始资料,对老一辈学者严谨的治学精神、细致服务学生的态度表示钦佩。
在学校稳定安全指挥中心、学生公寓、学生餐厅等地进行实地调研时,房灵敏认真了解了学校稳定安全长效机制和多方举措,并与学生亲切交谈。
在调研参观后,房灵敏听取了学校工作汇报。校党委书记、副校长杜建功代表学校党委、行政,向房灵敏汇报了学校58年来的发展历程、办学成就和发展现状,详细介绍了学校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积极主动开展的各项工作,以成功更名和第一次党代会为新的历史起点,以杜青林书记和陈全国书记视察学校时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抓机遇、保稳定、促发展”的要求,研究制定了“一一三三二六六”总体发展思路,积极谋划“十三五”规划及专项规划,探索建立“二三四”应急处突机制和“一二三”常态管理机制相结合的维稳长效机制,扎实推进“强两基、转三风”和“三三六”党建工作新模式,大力倡导求真务实的工作方法,扎实推进转型发展,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形成了推进内涵发展的良好局面。同时,杜建功还结合学校实际,在分析当前高等教育发展形势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学校办学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明确了今后学校发展的努力方向。
校党委副书记、校长扎西次仁对学校正在开展的专项工作作了进一步汇报。他谈到,学校的“十三五”规划已经进行了第二轮修改,并组织开展了校外专家咨询,还将在校内专家学者、教职工中进一步征求意见,凝练完善,理清学校的具体发展路径。目前,学校将对学科和专业设置进行统筹规划,以提高面向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为目标,凝练方向,精选专业,建立专业“能进能出”的优胜劣汰机制。在对口支援工作方面,学校已经与中国人民大学、陕西省相关单位积极对接,沟通协调具体工作方案。 在听取汇报后,房灵敏充分肯定并高度评价了学校工作,就推进学校内涵发展作出了重要指示。他表示,此次来到西藏民族大学,感受很深。一是精神状态好。从学校领导班子到老师、学生,都展现了良好的精神状态,体现出学校良好的管理水平;二是校园建设好。新校区的规划让人振奋,老校区的建设环境优美,体现了学校的校园文化;三是管理基础好。体现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管理基础;四是学科平台建设好。学科基础建设牢固,平台制度规范严谨;五是科研服务好。面向西藏重点战略急需,抓住“一带一路”主题,研究方向把握准确;六是班子团结好。领导班子是让党委政府放心的班子,是有思路的班子,是能带领全校师生真正实现“十三五”规划、实现学校下一步发展目标的班子。
房灵敏对学校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六点要求:一要抢抓机遇。学校除了更名的发展机遇外,还面临着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教育部及陕西省加大对口支援等重大机遇,要充分利用国家对西藏的大力支援,以及教育部、陕西省对学校的对口支援优势,加强沟通协调,发挥合力作用,提升教师、教学、管理等工作水平。二要坚定方向。毫不动摇地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特别是加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教育,培养爱党爱国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三要抓好龙头。建好特色学科,调整优化专业结构,瞄准西藏、陕西紧缺专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怕重复,突出特色,实现错位发展,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四要夯实基础。学校在发展过程中要理清思路,学科建设是龙头,本科教学是基础和重点,要夯实教学基础,同时,要夯实管理基础,发挥优势,正视劣势,迎接挑战。五要创新驱动。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教学工作、科学研究、学生管理等方面都要创新,以创新带动办学水平的提高、办学质量的提升。创新要狠抓薄弱环节,弯道超车,后发赶超,要按照突出民族文化、高原特色、服务西藏、服务陕西的路子,做好创新工作。六要勇创一流。站在学校更名的新起点上,学校要思考怎样建设一流大学的问题。要建一流的学科,这是一流大学的标志。要发挥一流名师的效应,请一流名师走进民大校园,带动活跃文化氛围。要有一流的科研平台、教学名师、仪器设备,推动产生一流的科研成果,这是大学服务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要培养一流的学生,加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服务意识,培养学生扎根西藏、服务西藏的能力。
(文:张翠娟、石蕾、刘斌/图:汪琦/编辑:石蕾)
本文来源: 西藏民族学院
23.11.2015 1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