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藏“碧水蓝天”看巴黎气候大会上的“中国诚意”
国家主席习近平30日在巴黎出席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幕式并发表了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公平合理的气候变化治理机制》的重要讲话。讲话中提到“中国一直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事业的积极参与者,有诚意、有决心为巴黎大会成功作出自己的贡献” 。
在上届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中国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比2005年下降40%到45%,而在2014年,这一指标已下降到了33.8%。在此次讲话中,习主席重申“中国将于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这些都表明了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的满满诚意,从而获得了国际社会广泛赞誉。
西藏作为中国乃至东半球气候的“启动器”和“调节区”,在生态气候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没有西藏的“碧水蓝天”,就很难体现出巴黎气候大会上的“中国诚意”。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西藏生态环境保护,将西藏确定为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据此,2009年2月18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审查通过《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2008-2030年)》,将西藏生态安全屏障工程确定为国家重点生态工程,规划总投资155亿元,实施三大类10项工程。截至2015年7月,《规划》已落实投资71.2亿元,启动了三大类10项工程建设。
据专业机构评估,西藏自治区的能源消费以清洁能源为主、产业结构以服务业为主,其污染物环境背景值明显低于人类活动密集区,与北极相当。
西藏各族人民还在党的带领下保护原生草场森林,开展大规模植树种草,大力投入自然保护区建设,保护生物多样性,防沙治沙,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如今,西藏仍是全球最洁净的地区之一。
据日前中科院《西藏高原环境变化科学评估》的权威结论——西藏高原生态系统总体趋好,且未来气候变化的突出特征是变暖和变湿。
在“十三五”发展规划中,西藏还将继续注重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为“中国诚意”再添“西藏动力”。
(责编: 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