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8”西藏百万农奴永远铭记的翻身日子
27.03.2015 11:12
本文来源: 中国西藏网
昔日“朗生村”的今日村貌 摄影:马静
三月的高原大地,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处处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春色。
在江孜县江热乡班觉伦布村,西藏唯一保存完整的封建农奴主贵族庄园——帕拉庄园坐落于此。在旧西藏,占人口总数不足5%的三大领主,包括贵族、地方政府官员和高级僧侣,占据着95%以上的土地和生产资料。帕拉庄园正是这三大领主奢华生活、农奴血泪史的一个缩影。
据帕拉庄园讲解员普布次仁介绍,帕拉家族是一个有着300多年历史的古老家族。在家族兴衰史中,先后有5人担任过西藏地方政府的噶伦,总管西藏行政事务。当时,帕拉家族在西藏江孜、山南等地共有37座分庄园,12座牧场,3万多亩土地,3000多名农奴,帕拉庄园是37座庄园中的一个。
帕拉庄园 摄影:马静
帕拉庄园共三层楼,面积达5000余平米,庄园里设有经堂、会客厅、卧室和专门玩麻将的大厅。庄园里陈列着当时领主的各种生活用品,包括箱包、手表、进口食品、珍贵裘皮服饰、金丝绸缎和金银玉材质做的各种高档餐具等,这些显示出当时领主生活的极其奢华。
与领主奢华生活相对比的是帕拉庄园几米之隔的的奴隶院,房屋低矮、狭窄,屋内仅有简易的床和生活用品,这里曾是“朗生”生活的地方。“朗生”即是有家的农奴,在这低矮、狭窄的房间里,常常要挤一家六七个人。普布次仁说:“就这样,已经算是农奴里待遇最好的了。”
藏族的一首民歌中唱到“高高的喜马拉雅山,堆的是农奴的白骨;滚滚的雅鲁藏布江,流的是农奴的血泪”,就真实地反映了奴隶所遭受的苦难。
本文来源: 中国西藏网
27.03.2015 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