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大学民族与宗教学科(方向)培育项目推进会胜利召开

03.11.2015  12:02
>

        11月1日,以西藏大学文学院为依托的“西藏大学民族与宗教学科(方向)培育项目推进会”在拉萨神湖酒店召开。项目负责人、西藏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副所长、《西藏大学学报》主编、博士生导师拉巴次仁教授主持会议,项目组成员参加了会议。

        会上,拉巴次仁教授阐述了该学科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他讲到在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大家庭中,民族、宗教无小事,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和宗教问题是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根本保障。基于西藏的区域位置的重要性和国际政治中的特殊性,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和宗教问题关系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巩固乃至国家的长治久安。培养大量的民族学、宗教学和民族理论与政策等方面的专业的高层次人才,符合西藏社会现实发展的人才要求,也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治边稳藏战略的智力支持。西藏大学民族与宗教学科(方向)培育是以西藏大学文学院为依托,由西藏大学民族学、宗教学、人类学、民族法学、民俗学、民族理论与政策等专业方向的教师和科研人员组成。学科(方向)设有马克思民族宗教理论与政策、宗教经典研究(佛、苯)、宗教流派研究、西藏民俗、藏传因明学、西藏宗教史(藏传佛教史、西藏伊斯兰教史、西藏天主教史等)、西藏宗教艺术等,为西藏的传统文化保护和现实社会发展培养各方向的骨干人才。

        项目组成员就该学科方向的进一步凝练进行了讨论,认为团队成员的学科搭配、职称结构、前期研究成果以及成员的科研潜力和教学能力均是该学科进一步延伸发展的坚实基础。并就该学科的课程设置、培养方式、专业凝练以及学科和团队服务社会的能力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认为抓取典型寺庙用汉、藏、英三语编制资料,从寺庙资料的调研和整理延展到典型村落和信众调研,邀请国内的专家进藏讲座等都是该学科进一步健全发展的重要的方式方法。项目组成员纷纷表示,以团队为平台,以学科建设为依托,进一步凝练科研方向,加大科研工作力度,发表相关学术成果;加强与自治区相关部门的接轨工作,加大社会服务力度,为西藏大学民族与宗教学科(方向)培育打下坚实的基础,为西藏地方经济发展服好务。

  (新闻审核:党委宣传部)

(新闻来源:科研处  蔡秀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