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为什么一直在吸引你?

14.11.2016  12:34


△摄影:许娜

“匆匆忙忙,慌慌张张,为何生活总是这样”,听到这首歌,特别有认同感,可往往我认同的时候,总是觉得不开心,有小情绪,彷徨迷惘恐惧未来的时候。每天早早起床,洗漱整理,无论挤在地铁公交上还是堵在长街大道中,总是匆匆忙忙,慌慌张张。我们也许越来越好,我们也许越赚越多,但是总是缺乏幸福感,似乎生活不该这样,少了些什么。我们为时光这样流逝感到可惜,却迫于生活的压力无力改变。当年的梦想早已羞于提及,真正的情怀不敢表露,与人聊天总是自己曾经认为庸俗的房,车,钱。每天痛苦将就,却没有勇气颠覆现状。我们渴望躲开城市的喧嚣,让生活慢下来静下来。

在这样的情况下,西藏就如同一味灵药,满足了我们对于另一种生活的幻想。近些年来,男人女人老人少年甭管是自驾游、抱团游,还是骑行徒步,无论是否信仰藏传佛教,也甭管是因为失恋、压力,还是纠结苦闷想改变生活方式,你一定都曾向往有一天去趟西藏。

西藏是神秘的,西藏是独特的。它粗狂原始不修边幅,它圣洁虔诚高深莫测。自然和历史,共同孕育了这个与众不同的圣地。但是似乎还有一些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情绪总是在背后默默地驱使我们前往,西藏就像一个会偷心的贼,深深的将心蛊惑。

当我们看见庄严肃穆的萨迦寺时,会联想古西藏萨迦王朝的辉煌。当我们看见大经堂西墙正面及南、北两墙壁上摆满8万多部经书的经书墙,经书架由地面直达殿顶,实属罕见,人称“天成神妙殿,倒墙不覆经”。只有当你身处在这座千年古寺中,身临其境去感悟、遥想当八思巴如何出藏应召谒见忽必烈薛禅汗,终将佛法传遍蒙古汗国。它曾历经千年风雨,了解它所散发出的奇异而又神秘的文化气息,你就会感知藏族文化、藏传佛教那久远的魅力。

当我们看到那些虔诚的藏族同胞,无论条件多么恶劣,都会相信神灵,背着家当去拉萨朝圣,他们对物质的要求极低,低得让世人无法理解。这样一种淡然是西藏给他们带来的。于是我们在俗世中迷惘失望之后,总想去西藏寻求一种解脱。看到那些不远千里一步一叩首前往大昭寺的民众,你会感受到信仰带给人的笃定和执着。刺眼的阳光下,林海间,洁白的哈达,飘扬的经幡;悬崖下,峭壁间,无声的玛尼堆,神秘的天葬。我们会发现“痴”真的是中国传统美学中最最重要的一个字之一。“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无法用语言和思考来描述的痴,成就了多少千古传颂的美谈。人生如果没有痴,也就无情。生命里执迷的东西,没办法解释的笃定,就是痴。

当我们看到那些喇嘛和觉姆手中的蜜蜡佛珠随着手持心念口诵,佛珠捻动,诵经不止。几十年,几百年,几万年,时间就这样过去了,短暂又漫长,地壳开始发生变化,远处的海水不断向这片森林冲刷而去,一棵棵树木被淹没在海中,树根也被拔去了。最后,松脂球变成了一块化石,成为佛家七宝之一。它历经千万年的修行,里面还有留有那年的阳光和空气,宛如时光定格,岁月静好。

在西藏,我们不再总是每天急着向前走,起床以后先伸个懒腰欣赏一下高原壮丽的朝阳,参观游览徐行缓进,慢慢品味,总会有一种随机高兴的状态。金庸先生曾经说:“人要善于有张有弛。武打小说打一会儿,就要吃饭,谈情说爱,不能老是很紧张,要像《如歌的行板》韵律一样,有快有慢。这样对健康很有好处。”放下牵挂,慢下脚步,静静地享受着那些时光,怀念过去的人和事。突然发现这些东西多半已经离我们远去,又会不禁唏嘘感慨,宛如回到了旧时光。那时车马很远,书信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人。默然 相爱,寂静 欢喜。(中国西藏网 文/李雅妮)

(责编: 胡英 郭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