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15年 《西藏万年历》正式发行

28.06.2016  10:46

西藏天文历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西藏早期的本土历算为基础,加上五行算、时轮历、占卜术以及后期引进的时宪历逐步发展起来的,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献、完整的体系、科学的理论和未曾中断的传承才得以延续到今天。据自治区藏医院天文历算研究所所长银巴介绍,历史上各个时期颁布发行了不同流派的历书,包括萨迦历书、楚布历书和敏林历书等,门孜康历书的编制发行至今也有百年历史。

两位大师分工明确 历时近两年完成首稿

记者从自治区藏医院了解到,2001年,自治区藏医院天文历算研究所所长银巴和已故原天文历算研究所副所长阿旺桑布两人合作,开始了《西藏万年历》的编写工作,并且两人分工明确,银巴负责软件的设计和编制,用计算机输出2000年间的全部历算数据,并负责校对,确保所有数据准确无误;阿旺桑布负责组织人员将相关数据手写至预先设计印制的表格中,并负责校对工作。

“花了近两年的时间,我们才完成《西藏万年历》一书的原始手稿。”银巴介绍道。据悉,该手稿共2050页,内容包括公元1世纪到2050年共两千多年间的藏历珠孜浦尔派和极孜(作用派)的闰月、重日和缺日、每日的星期序数、世界通用的公历和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运用的阴阳历,最终编织成了一部以藏历为主,兼有公历农历对照的《西藏万年历》,但是当时由于缺乏资金,一直未能出版。

直到2004年,这项工作重新被提上议程。同时,为了确保万年历的权威性和全面性,在原有内容的基础上,推算下限增加至2100年,在原有藏历珠孜浦尔派和极孜的基础上,决定新增楚尔派和甘丹新算派的数据。

利用现代化电脑编程技术 确保了计算结果的精确无误

据记者了解,在我国历史上,西藏万年历的推算和编撰当属首次,由于年代横跨2000多年,如果以传统计算工具沙盘,用速算方法计算的话,几个人一年只能推算出226年的基本数据,以此类推,手工计算2000多年间的珠孜浦尔派、极孜、楚尔派、甘丹新算四种历法的基本数据则需要30多年的时间,所需费用、时间、人力都很大,并且准确性也很难确保。

而利用现代电脑编程技术编制一套计算机软件是最方便和快捷的方法,其原理是将藏历各派的算余数值倒推至公元1年,然后以公元1年为历元进行编程计算,直接输出所需数据,其速度快、精确度高。但是,这样做的难点在于设计和编制精确无误的软件系统,必须完全做到符合历史上约定俗成的编历方法、依据经典算法、程序编制严密,才能确保得到的结果丝毫不差。

“由于主编银巴非常熟悉各流派的经典算法,又有多年编程经验,所以程序的设计和编写工作开展的都非常顺利,确保了计算结果的精确无误。”自治区藏医院副院长益西央宗说。

先后40余名工作人员 参与原始数据录入和编排校对

多达几万页的所有原始数据准备就绪后,最繁琐和最困难的工作摆在了眼前,那就是数据的录入和编排校对。记者了解到,为了给编撰工作提供良好的条件,先后有40多名人员参与到了数据的录入、编辑、排版和校对等工作中,前前前后后进行了10次校对,最终完成了4200多页的《西藏万年历》的编校任务,并于今年5月正式出版面世。

历时15年,《西藏万年历》得以刊印发行,并得到了著名学者土登尼玛仁布切和哈弗大学终生教授李纳德·范德康的极高评价,认为这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成果,它作为西藏天文历算的现代科研成果,为广大社会科学工作和研究着提供了难得的工具。并且,在25日上午自治区藏医院举办的首发仪式上赠送给了自治区图书馆、自治区博物馆、西藏大学、西藏社会科学院、西藏档案馆和布达拉宫管理处、西藏人民出版社等单位。

此外,自治区藏医院相关负责人还表示:“在今年9月正式举行门孜康100周年庆祝大会之前,医院还将献上《100部藏医历算大典》、《藏医四肢解剖图解》等百余部研究成果,填补无数各领域的空白。”

(责编: 郭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