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藏羌之间:红军走过的草原
自然的壮美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地貌差异很大,东南的山地峡谷和西北的高原雪山形成鲜明的对比,民间歌谣这样唱道:北方,有无垠碧海的粼粼波光,有无数雪峰起伏的白浪;南方,是一片绿色的沃土,水草和庄稼散发着芳香。
红原,恰处于地势隆起的交界地带,河流在此进入一片平坦、开阔的谷地,没有了高山的湍急,各水系静静地流淌,长江、黄河的上游也在这一带开始分水。在寒冷的水气氤氲间,草类植被被沉积下来,形成大片的草甸、沼泽。
△图为汽车行进在公路上,道路两旁的草甸被白雪覆盖。
历史的荣光
对以拉萨为中心的卫藏腹地来说,泯江上游向来属于“多康”边地的化外之邦,对这一带,汉藏民族都有着特别的历史记忆。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率部以无人可挡之势崛起于雅砻河谷,年轻的君王显然很早就把目光抛向高原以外。东土大唐江山初定不久,就已显出囊括宇内之势:礼仪之邦,四方来朝,唐太宗已将一位公主下嫁吐谷浑,也答应了突厥王子的求婚。松赞干布亦决心联姻大唐,为自己彻底统一青藏高原争取来自东方的有力支持。
然而,过程并不顺利,李唐对来自西部高原的新兴势力显然还不够重视,请婚被太宗毫不留情地驳回。松赞干布深感屈辱,率军亲征唐属吐谷浑,吞并了古羌族部落党项、白兰,直逼今天的松潘。一系列武力威胁之后,赞普又放低姿态,终于完成请婚,才有文成公主远嫁的佳话。自此,岷江上游被卷入多民族国家的滚滚历史洪流,汉、藏、羌等族群在这片土地上长期交流,形成“藏羌走廊”的区域文化。
1935年7月,红一、四方面军进入红原境内,红军在雪山草地遭遇了恶劣的气候,有的缺氧倒下,有的被冻僵,有的掉入沼泽,有的陷入雪坑,有的坠入悬崖,非战斗减员是整个长征途中最惨重损失之一。
7月2日,中央红军在红原和黑水交界处翻越了长板雪山,次日,中共中央在卓克基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告康藏西番民众书——进行西藏民族革命运动的斗争纲领》以及《关于民族政策的决议》,党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藏区初步实践之后,开始独立制定民族政策。建国后为红原命名,即取“红军走过的草原”之意。
图片来自《阿坝州志之红军长征在阿坝》
△图为瓦切塔林。
十世班禅大师于1982年和1986年两次到瓦切颂经祈福, “维护祖国统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坚持劳动致富光荣”……班禅大师对当地群众的这些开示至今熠熠生辉。为纪念大师爱国爱教的事迹,故在瓦切修建塔林,距今约有34年历史。瓦切塔林藏语意为“大帐篷”,塔林占地30余亩,共有81座大小不等的佛塔,周围是一片连绵的经幡,甚为壮观。
今 日的希望
红原处于九寨沟旅游路线的必经要道上,旅游业越来越繁荣,呈腾飞之势,很多人第一次来到红原也是因为要前往九寨沟。红原大草原亦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牦牛养殖地之一,红原牦牛肉品质较高,甚至远销欧美市场。西南民族大学在此建有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与畜牧业高科技研究示范基地,目前已成为国内外研究青藏高原畜牧业、生态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等问题的重要平台。
传统畜牧业的大力发展并非没有矛盾,由于牲畜长期超载放牧,红原县90%以上的草场呈不同程度退化。瓦切镇的泽郎夺尔基是畜牧业转型经营的代表,虽然并不喜欢被外界称呼为“海归”,但欧洲牧场考察的经历确实是他“走上人生巅峰”的关键。他开创了当地畜牧业储备草料的先例,在政府的帮扶之下购置了各类机械化设备并承包草场,成为了“现代牧民”。由于牦牛这种半驯化的动物不吃普通市场上的饲料,泽郎夺尔基的草料成为当地甚至其它省份农牧区在冬季的重要饲料保障。“目前,2016年储备的草料我已经卖掉9000多捆,销售额超过了45万元人民币”,泽郎扶着他那台日本久保田的收割机,脸上充满希望。(中国西藏网 图、文/杨悦笙)
(责编: 胡瑛)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