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音乐人:藏族音乐回归自然方能走向世界
新华社西宁11月30日电(记者李琳海)记者见到在藏区知名的作词家楞本才让·二毛时,他正好从拉萨赶来,去青海湖转湖。在西宁一家酒店里,他接受了采访,谈及他眼中的藏族音乐。
49岁的二毛出生于甘肃夏河,从小在藏族聚居地区长大的他对藏文化有种特殊的嗅觉,上世纪90年代,他曾在青海工作,90年代至今,他曾辗转于西藏、北京、成都等地。
早些年,他为歌手亚东写了一首名为《天葬》的歌曲。“藏族流行音乐中,很少唱到生与死,其实,《天葬》这首歌写的更多的是藏民族的生死观和对生命的认识,是对生命的赞美与祈愿。”
越来越多的藏族音乐作品不仅传承藏族特色文化,也在专业音乐领域得到了认同。来自青海互助北山的藏族歌手仁增卓玛演唱的藏族佛经受到了业内人士的认可。
2013年,从中央民族大学藏学院研究生毕业后,她潜心研究寺院音乐,每年农历6月和12月,家乡的干冲寺举行玛尼节时,她也会去寺院诵经,并在上师的指导下,尝试皈依和超度音乐的创作。
中国音乐文学协会常务理事龙仁青介绍说,藏传佛教噶举派创始人米拉日巴用自己的诗歌及歌声,向众弟子宣传佛法,有流传甚广的《米拉日巴道歌集》。
和仁增卓玛有着相似艺术创作经历的,还有来自甘肃天祝的藏族歌手德吉措,两年前,从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毕业后,她致力于智悲梵乐的创作。
德吉措很早就开始藏族原生态音乐的研究,在四川、甘肃、青海等地的寺院里诵经打坐之余,她想记录下原始的民族音乐,甚至诵经声,她冥想音乐的创作由此开始。她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北京成立了音乐研发基地。她说,她在音乐里寻求着内心深处的自己。
如今,在全球音乐发展都裹挟在商业化的浪潮中,承载着博大精深藏族文化的藏地音乐如何更好的传承、发展、受到关注,成为越来越多藏族音乐人的思考。
二毛告诉记者,现在很多属于特定民族的东西在消亡,但藏文化依旧鲜活,但其实,藏文化里的符号很明显,他不希望藏族音乐成为一些特定藏族元素的拼盘。
“真正的藏族音乐还是应该回到自然、宗教、生命与人类本身。”二毛说。
仁增卓玛和德吉措都有一个特点,作品少,但是精益求精。德吉措说,她的一首乐曲能打磨一年,最后还是推倒重写,因为在传播藏族音乐的路上,她们肩上的任务很重。“一切从简,回归自然才是藏族音乐走向世界的重要元素。”她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