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大声音】西藏的未来更美好

28.03.2017  12:34

(西藏大学西藏经济文化研究中心)         

        1959年3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解散西藏地方政府,彻底废除腐朽野蛮的农奴制,使占西藏总人口95%以上的农奴和奴隶成为这片土地的真正主人。近60年来,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西藏工作,在实践与探索中形成了国情和西藏区情的治藏方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与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特殊关怀下,在全国的大力支援下,西藏自治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西藏经济社会发展,西藏地区生产总值连续保持10%以上的增长,政治稳定越来越有“合力”,社会发展越来越有“温度”,民生幸福越来越有“质感”。

 

        一、政治坚定治边稳藏

        一是自觉捍卫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明确了习近平总书记是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正式提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西藏自治区各级党组织和各族干部群众,自觉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在思想上拥戴核心,在政治上信赖核心,在组织上忠诚核心,在行动上捍卫核心,做到西藏各族人民心始终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连在一起。

        二是坚定不移践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中国成立65年来,党的民族理论和方针政策是正确的,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是正确的,我国民族关系总体是和谐的,我国民族工作做的是成功的。”民主改革之前,西藏实行的是比中世纪欧洲还要黑暗残酷的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农奴主对农奴实行最严酷的人身控制、政治压迫、经济盘剥和精神摧残。百万农奴解放实现了西藏社会的政治解放,释放了人口红利,激发了经济活力,丰富了精神生活,进而取得了为世界所瞩目的一系列伟大成就。这充分证明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西藏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符合西藏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西藏发展进步的正确选择。

        三是牢牢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主改革58年来,正是有西藏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我们才取得了骄人的成就。正因为筑牢了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基础,西藏社会凝聚起了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的磅礴力量。

        四是切实坚持走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正确道路。在西藏发展稳定的每个关键时期,党中央都及时召开会议,研究西藏工作,解决重大问题。历史昭示着现实,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正确道路,是尊重历史、符合国情、顺应人心的正确选择,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西藏工作实践中探索出来的伟大成果。

        五是努力确保西藏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是解决西藏各种问题的总钥匙,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团结带领西藏各族人民,立足西藏实际创新发展,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接着干、抓落实、出成效,不断推动西藏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增长速度快、发展效益好,雪域高原呈现出蓬勃发展、政通人和的美好景象。

 

        二、经济发展惠及民生

        一是工业经济呈现规模聚集。1959年,西藏一产、二产和三产之间的产值比为1.22︰0.22︰0.24,三产之间形成“一、三、二”的结构,农业产值占经济总量的70%以上,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社会,工业体系处于空白阶段。民主改革后,在中央的大力扶持下,西藏自治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工业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特色工业规模持续扩大,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拉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藏青工业园、拉萨高新区、文化产业园等园区发展取得新成效。

        二是精准扶贫扎实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精准扶贫有序展开。2016年,西藏落实易地扶贫搬迁资金157.8亿元,完成投资32.8亿元,开工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376个,实施产业扶贫项目528个,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生态保护岗位50万个,把促进农牧民增收与脱贫攻坚结合起来,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可就业、能致富。2017年1月西藏自治区脱贫攻坚工作会议提出逐步实现产业脱贫、易地搬迁脱贫、边境脱贫、生态补偿脱贫、教育脱贫、社会保障脱贫、援藏脱贫、社会帮助脱贫、党建脱贫等,努力夺取脱贫攻坚新胜利。

        三是民生政策加快落实。2016年,西藏对29项民生领域的政策提标扩面,实施保障性住房3.4万套(户),基本建成3.14万套乡镇干部职工周转房。覆盖全区162万农牧民的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加快推进。全区乡镇、建制村、自然村、寺庙公路通达率分别达到99.86%、98.68%、58.44%、98.14%。巩固提升4.9万农牧民饮水安全问题。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5.21%和96.32%。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万余人,转移农牧区劳动力110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6%以内。加快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各项社会保险参保300万人次,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

        四是对口援藏步入新发展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组团式援藏工作成为党中央交付给西藏和对口援藏省市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着眼于人才队伍建设,同时建立西藏受援与内地支援共享优质资源的常态化机制,辐射带动西藏内涵发展,全面提升西藏发展质量。

 

        三、特色产业强筋健骨

        西藏自我发展的内涵。西藏自我发展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更加注重健康发展,以维护雪域高原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为旨归进行资源配置。更加注重绿色发展,把传统文化中强烈的环保意识和当代生态保护的新理念结合好,发展尊重自然、发展顺应自然、发展保护自然。更加注重优化发展,围绕增强“造血”功能、促进群众就业,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调整结构产业链,做大做强做优国有企业,进一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实现经济发展良性循环。

        西藏自我发展的定位。一是培育发展特色净土产业。西藏是人类最后一片净土,拥有世界上最灿烂的阳光和最洁净的水源,因此以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为前提,结合西藏实际,有效地挖掘、培育和壮大西藏净土资源,将优势资源转变为优势产业,是西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途径。二是发展丰富特色文化产业。西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文化产业园区,培育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壮大特色产业队伍,不断增强西藏发展的文化内涵。三是做大做强特色旅游业。西藏拥有世界顶级的旅游资源,人文资源的独特、自然风光的奇特,使“人间圣地、天上西藏”的旅游业以独特的魅力彰显着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做大做强特色旅游业是西藏自我发展的重要内容。西藏应当加大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全域旅游,营造优质的旅游服务环境,吸引天下游客到西藏感受冰川、湖泊、草原、森林,领略人间圣地、天上西藏的神奇魅力。四是加快发展清洁能源产业。西藏可再生的清洁能源资源优势明显,风、光、水并举,集中式与分布式并重,要抓住产业结构改革的机遇,以技术开发与创新为引领,以清洁能源输出为切入点,开展分布式光伏、多能互补能源互联网、微电网示范园、光能与风能发电互补示范项目建设,发展综合能源服务业,打造“高效、绿色、特色”的清洁能源产业链,构建“清洁、低碳、安全”的现代清洁能源体系。五是扶持发展特色物联网产业。以青藏铁路、川藏铁路、滇藏铁路、新藏铁路和甘藏铁路规划和建设为契机,加快培育发展形成包括智能电器、智能电网、智能交通等系列产品和控制系统的相关传感器芯片设计制造、系统集成、网络服务等环节的物联网全产业链,促进技术型物联网企业发展。

(来源:西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