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藏博会:道是风雨道是晴 ——专访藏博会总导演红涛副教授

17.10.2014  18:54
>

      连续导演自治区第三届大中专院校运动会、西藏自治区第十一届全区运动会两场盛会的开幕式后,红涛副教授在身体亏空很厉害的状态下,于今年8月下旬接到担任首届中国西藏旅游文化国际博览会(简称藏博会)开幕式总导演的任务。

      “首届藏博会这么大的平台,自治区领导信任藏大,藏大又将这一光荣且艰巨的任务交给我,是对我的认可和信任。”

      未雨绸缪,在山南进行第十一届全区运动会排练的时候,他就开始藏博会创作的酝酿与思考。

      最早是策划。这是决定藏博会成败的关键点,如同方向性的引领。“我非常佩服房灵敏书记,藏博会的重要任务,激发了房书记潜在的艺术气质。我没有想到,他的艺术感觉那么好,很多环节他都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就像一个专业的编导一样。”

      红涛老师介绍,现在看到的藏博会开幕式,整体的思想、理念、表达的内容,都是层层汇报,倾注了很多领导的心血。自治区孟德利副主席亲自在房书记办公室为藏博会出谋划策、做指示,一直到深夜。策划方案前后向德吉副主席汇报了四次,每次汇报完回来再反复修改,才进入了实施阶段。

      我问:“艺术家大多性情,遇到与自己设计理念、表达方式相悖的提议时,会有很大的矛盾,你也有遇到过吗?”

红涛老师很坦然地说,“当然有,好几次。艺术家的想法会更多地去考虑作品的衔接等细节方面,领导们从宏观上考虑,着眼较大,考虑角度不同,意见也不同,这些都能接受。如果遇到一些在实际中操作起来难度较大的提议,会坚持自己的做法,这是必须的。如果完全遵从、迎合大家的口味,这台节目就是四不像了。好在领导们都能理解、尊重艺术创作。”

      一台晚会既让领导满意,艺术家们又能给以很高的评价,观众也满意,的确很不容易。

      有了整体的思路后,接下来就进入了最重要的环节——排练。

      首当其冲是音乐。

      一台晚会,始于音乐,终于音乐。红涛开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凭着多年的导演经验,快速制定音乐小样,反复修改一熬就是好几个夜晚。

      时间紧迫,案头工作任务很重。常常到凌晨三四点,红涛老师还在与导演组一起设计动作,编排队形。有了之前的准备,百分之八九十的动作基本能得到实现,提高了排练效率。那二十天,他基本没有回过家。早上排练,中午吃饭碰头,下午排练到九点,导演组再碰头商议、定夺、设计次日的舞蹈动作直到凌晨。

      一步步走到19号,排练进入了冲刺阶段。因为正式演出被定为文成公主实景剧现场,与排练场地出入很大。红涛便和导演组老师们商议,按照1:1 的比例,将文成公主实景剧的场地在西藏大学的足球场上复原出来,但是仍然与实际情况存在误差,这对后期现场的定位、彩排、灯光等环节增加了难度。

      “ 灯光对一台晚会来说太重要了,像这样一台高规格的综艺性晚会,音乐、舞美、灯光、服装、效果都得到位,缺一不可。”

窗外秋风劲爽,吹起树叶沙沙作响,周围没有任何嘈杂,如背景般衬托着红涛老师讲述不久前那段紧张、难忘的岁月,他语速缓慢,音调低沉,一时间我总是恍惚,眼前浮现出那晚亲身经历的体验。

      每一台节目都有他的特殊性,藏博会开幕式这样的晚会,至少需要两天时间对光。洁白的哈达需要灯光的渲染才能衬托出它的圣洁,方阵的区域需要强烈颜色的对比,才能凸显震撼的效果。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设计、感受、校对,以突出整体之美。

    22日那晚,我在现场。天降冰雹后秋雨淅沥缠绵,寒冷逼迫着我几次都有早早回家的念头,丝毫没有感受到红涛他们的煎熬。21点40来电,为了学生安全考虑,校领导与红涛老师临时决定,“过一遍节目后让学生回学校休息,工作人员即兴打光,导演组所有人员用手机录像。” 一千多名学生离场后,他根据手机录像显示,测算出方阵在不同时间段内的位置,进行对光,一直到凌晨七点,通宵完成了晚会灯光的基本框架。

      25日凌晨,当加大的牌子推上舞台时,大家又愣住了,前一晚对光的角度与加大后的牌子不符合,有百分之四十的光线出现了误差。

      我的方位感极差。见我表情迷茫,红涛老师拿出办公桌上的稿纸、尺子,还有抽了半包的香烟,为我演示起来。极为认真。点滴细节处能看出这位硬朗的康巴汉子精益求精的品质。

      “终于到了 25 号,正式演出的日子。孩子们的身上都藏着扇子呢,万一掉下来;实景剧地面本来就不平,万一有人摔倒;音响如果出现问题,一切都是不可控的,心悬在半空里,这是无比纠结的二十分钟。”

      他讲到,马上要演出了,工学院11级的次仁普尺同学突发胃痉挛,依旧坚持演出的事例。说着,我看眼泪在他眼眶里打转,不断重复着“特别特别好”的感叹。眼前这位刚才叙述自己风雨兼程的往事时依旧爽朗大笑的康巴汉子,为一个学生的行为而落泪景象,我的情绪也被感染,不敢直视他,几次想切换话题,却总觉得语言此时苍白无力。

      天道酬勤,依赖于前期扎实的工作,开幕式圆满成功。紧张的心情此刻还不能放松,1800多名学生演员,高6米,宽32米的铁质主示牌,需要安全撤离,时间只有三分钟。时间一秒秒走过,每一秒都无限拉长,这三分钟,像过了三年一样漫长。

      “我亲眼看着黑暗中,硕大的牌子缓缓从台上安全走过,隐隐约约落下,心上的石头才放了下来。”

      听到房书记在电话里说,“扎西德勒,扎西德勒!”“那一刻,其实我在流泪。”

      康巴汉子的柔软,展现得淋漓尽致。

        “感恩藏博会,感恩西藏大学,感恩那些可爱的学生们。”

      红涛在采访中,多次发自肺腑地提到“感恩”,感激这场盛大的晚会,洗礼自己,促进艺术生涯的蜕变。红涛身上,少了很多艺术家的独芳自赏,恃才自傲。他深知,成功举办这样的盛会,绝非一人之功。领导的赏识与信任,各部门的团结协作,友好支持,都值得铭记于心。藏博会开幕式的成功,是集体之功,是众人拾柴架就的成功。

      藏博会开幕式过去十来天了,每天晚上红涛老师梦到的都是排练的场景。如今想来的,大多不是艰难,点滴处都是幸福。二十天,与那些单纯可爱的学生们朝夕相处,“同甘共苦”的情感他格外珍惜。“感恩这些孩子们。藏博会一结束,一进校园,看到学生我就亲切,心生欢喜。这些孩子特别可爱。”

      记下这些文字时候,正是月食之夜。夜色清朗,沉寂空落。红涛描述的那些景象,随着回忆的话语,如片段般一幕幕闪现而过。

(新闻来源:宣传部 孙海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