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起,莫高窟每日游客数量控制在6000人

31.07.2014  11:39

  莫高窟及其数字展示中心。记者 王珏摄

  8月1日开始,敦煌莫高窟将实行旅游新模式——网上预约购票、限制每日客流、缩短实地参观时间。这些新举措能否缓解遗址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矛盾?观众的参观体验是否会因此打折扣?带着这些疑问,7月30日,记者全程体验新的参观流程。

   游客数量猛增、窟区人满为患,莫高窟不堪重负

  在进入莫高窟的必经之路上,一座球状和线条混搭的建筑拔地而起,黄色的外貌和周围的戈壁浑然一体,这便是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随着数字展示中心8月1日开启试运行,莫高窟也宣布将在全国首先全面实行预约购票,单日的游客量限制在6000人。

  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主任李萍介绍,莫高窟自1979年正式对外开放以来,特别是近10多年来,游客人数逐年大幅上升。截至今年6月底,莫高窟已累计接待游客940万人次,预计在今年年末或者明年年初,接待量将突破1000万人次。而每年7至9月的旅游旺季,日游客接待量经常达到六七千人次甚至更多。近几年黄金周长假期间的游客数量更是严重超出遗址承载极限,如2013年10月3日游客量高达2.1万人次,造成遗址内严重拥挤。

  “前些日子,莫高窟又一次迎来了旅游客流高峰。连续10多天,游客量维持在7000人次以上的高位,其中7月23日甚至达到了9400人次。窟区人满为患,洞窟不堪重负,公共服务设施供不应求。”敦煌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旭东希望通过预约、限制人数的形式,能更好保护文物。

   那么,6000人的承载量又是怎么得出的呢?

  甘肃省文物局局长马玉萍介绍,“这经过了科学预算”。自2002年起,敦煌研究院与世界著名文物保护研究机构——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合作开展了“莫高窟游客承载量研究”的科研项目。项目采用发达国家关于遗产地游客承载量研究的科学方法,结合莫高窟洞窟环境狭小、文物材质脆弱和病害频发的特殊状况,首先对莫高窟全部492个洞窟的面积、可利用参观空间容量、壁画保存状况、壁画价值和游客风险防护措施进行了全面的调查评估;并根据现有开放洞窟数量、位置布局、单个洞窟游客参观时间、不同游线等因素,经过科学调查、模拟实验、开放洞窟微环境变化分析和不同游线的游客参观体验等一系列的综合研究,最终确定了莫高窟单日游客接待的最大容量为3000人次。

  “通过对游客的科学规划,合理分流,可以将莫高窟单日游客承载量由3000人次增加到6000人次。”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说。

  王旭东介绍,参观预约制将从8月1日起开始实行,游客可以登录敦煌研究院网站,提前一个星期到15天预约,其间莫高窟售票处也对外售票。但从9月开始,莫高窟售票处将关闭,全面实行预约制。

  樊锦诗认为,也许预约制会给游客带来一时的不便,但从长远来看,预约门票、限制人流是顺应数字化趋势、顺应游客旅游需求,是符合世界遗产保护的趋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