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中国梦的青春一代
成长于快速发展的年代,90后被羡慕,也被吐槽。“有追求”“有创造”“功利”“自私”……各种大相径庭的社会标签被同时贴在他们身上。
真实的90后究竟是什么样子?
在14天时间里,我们采访了40名90后。从在校大学生到创业路上的探索者,从一线工人到放弃城市生活回到家乡的新农民……如果不是工作的需要,我们可能很难有机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与这一群90后零距离、面对面。之前,做过功课,看过报道,听过评论,也有过诸多预设,但当真正走近他们,此前的“刻板印象”全被颠覆。
他们年轻,但并非无知;他们追求自我,但不盲目任性;他们渴望物质和名利,但深知那不是全部;他们的人生刚刚起步,但并不踉踉跄跄……他们在努力用自己的方式,刷新着属于这一代人的“存在感”。
采访过程中,我们一直努力寻找一个恰当的词来概括这一群体,然而,他们每个人是如此的不同,很多单一的社会评价放在这个鲜活生动的群体身上都显得苍白乏力。这也正如同我们身处的时代一样——飞速发展且多元多变。逐渐地,我们意识到,90后是现象而非本质,本质是世界发生的变化,而当我们在谈论90后现象的时候,更多地也是在感悟这个大时代。
每个年代的年轻人都有自己的特点,而这些特点都是由特定的社会、家庭和个人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作为一名80后,在这一陌生又熟悉的群体身上,我找到许多过往自己和伙伴的影子,但更多的是看到了时代的特征与印痕,他们有比前几辈人更为开阔的视野、更加开放的心态。于他们而言,与世界同步不再只是梦想。社会环境因素建构了90后鲜明的时代特征,而这代人所展现出的,除青年的普遍特质外,还有中国社会转型背景在他们成长历程中留下的独特的烙印,这也是当下时代变迁的记录。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作为中国梦的青春一代,如今的90后,与80后一样,正以独特的自我表达回应着之前的偏见和误读:四川汶川地震中,90后少年冒着余震危险抢救同学;甘肃舟曲泥石流灾害中,90后军人成为抢险救援的生力军;创业创新的人潮中,有90后勇敢的身影……富有朝气和梦想的青春一代,正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勇气,肩负起“一代更比一代强”的历史责任。
在一档电视演说节目中,一名北大女孩,激情澎湃地阐述了90后的国家责任和人生意义之间的宏观关系。演讲末尾,她说道:我亲爱的90后们,如果将来还是有人跟你说“年轻人你不要看不惯,你要适应这个社会”,你应该像一个勇士一样直面,告诉他“我跟你不一样,我不是来适应社会的,我是来改变社会的”。这是宣言,更是承诺。社会的发展、进步,最终还得靠一代代的人去推动、去创造。
“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将贯穿当代青年成长发展全过程,正在长大、成熟的90后,正以青春之我,奏响实现中国梦的时代强音。
原标题:致中国梦的青春一代
(责编:范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