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退伍不褪色 坚守边防获誉“拼命三郎”
中国西藏网讯 老兵、党员、村主任,再平凡不过的称呼,但这些称呼的主人没有因为工作岗位平凡而放弃奋斗目标,也没有因为生活条件艰苦而丧失昂扬斗志,他就是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墨脱县背崩乡德尔贡村村委会主任卫军。坚守自己的理想信念,他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无数次走在百公里的边防线,勇当先锋,为边防战士开辟道路;绞尽脑汁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让父老乡亲看到了致富奔小康的希望。
图为在执行边防巡逻任务前,卫军(左一)给村里的民兵详细交待有关事宜和注意事项。摄影:麦正伟
戍边路上的开路先锋
1989年,年仅19岁的门巴族汉子卫军在墨脱县格林村边防部队参军,当了一名普通的边防战士,22岁退伍。尽管军旅生活只有短短三年,可在卫军生命中却留下了浓浓的边防情节。退伍后,卫军一直恪守军人的职责和使命,主动请缨成为了德尔贡村的一名民兵,一干就是26年。这26年来,卫军凭着对边境地貌的熟悉,在一次次协助边防战士的巡逻任务中,勇当先锋,开辟道路。
在边防巡逻中,各种潜在的危险难以预料。2015年,疲惫不堪的巡逻官兵在宿营地休息,战士陈刚在树林警戒执勤时不小心绊倒了一根藤条,两个水桶大小的蜂窝从天而降,黑压压的蜂群顿时铺天盖地飞了过来。带队巡逻的指导员巴桑罗布见状立刻指挥大家隐蔽。两名新战士一时没反应过来成了蜂群围攻的目标。“卧倒!”卫军大喊一声,一跃而起,把这两名新战士推进草窝深处,一边挥舞着衣服驱赶蜂群,一边跑向树林。卫军的这一举动虽然解救了新战士,但却激怒了蜂群,他自己成了蜂群攻击的目标而被蛰倒在地。当战士们将蜂群驱散扶起卫军时,他已经昏了过去,脸上和头部都是被蜂群蛰的一个又一个红肿的大包。经过全力抢救,在昏迷了2天2夜后,卫军才苏醒过来。
曾多次接触采访过卫军的墨脱县武装部政委黄昌勇和林芝军分区宣传干事刘孟全说,26年来,虽然雪崩曾把他掩埋,塌方曾把他围困,泥石流曾将他冲倒,蚂蝗、蚊虫曾把他全身叮烂,但卫军那颗爱国固边的心像磐石一样执着坚定,从不改变。无论风雨再大,暴雨再猛,道路再艰险,丛林再恐怖,他总能一次又一次幸运地从死亡的夹缝中穿越而过。在官兵的眼中,他就像“移动的路标”,踩出的脚印犹如一枚枚吉祥的符号,巡逻官兵跟着总能逢凶化吉。
有一次,在巡逻途中,部队必须经过一段令人望而生畏、惊心胆寒、笔直陡峭的悬崖。部队来到这里,卫军抬头看了看,二话没说,抓起一把绳子往腰上一绑,一手抓住荆棘,一手扣着岩石,身子紧贴峭壁,脚尖伸进岩缝,像蜗牛一样一点一点地吃力向上爬。旁边看着的官兵都为之捏汗,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可卫军无惧无畏,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努力,他从悬崖顶上抛下了绳子,硬是为官兵开辟出了一条继续前进的路……
“家里事再大都是小事,维护边境稳定再小的事都是大事。”卫军常对妻子女儿这样说。
2011年9月26日,是卫军女儿央措结婚的大喜日子。这天,4名可疑人员在边境地带出没无常,行踪不定。卫军得知情况后,立即带领村里的青壮年民兵设伏在蝇蚊飞舞、蚂蝗肆虐、毒蛇出没的丛林里,饿了啃口饼干,渴了就喝口雪水,困了就轮流打盹,整整7天7夜才将可疑人员全部抓获。在抓捕过程中,面对一名手持利刃准备逃跑的不法分子,卫军大吼一声“站住”,随即奋不顾身冲了上去,将其扑倒在地并缴获利器抓了起来。执勤归来,卫军因在设伏期间遭受大量毒蚊叮咬患上了疟疾,经过5天的治疗才康复。谈及这次抓捕行动的感受时,他说:“我的身后就是我的家园,还有我的父老乡亲,决不允许任何人破坏我们边境的安宁,我必须像钉子一样扎在那里,绝不退缩,也绝不后退半步!”
黄昌勇、刘孟全介绍说,26年,在管边控边、稳边固边的行动中,卫军经历过100多次生死考验,与边防部队官兵一起巡逻180多次,协助部队完成军民联训等重大任务70多次,独自带领民兵执行巡逻、勘察等任务70多次,走破了70多双胶鞋,累计行程20多万公里,并勘察开辟出了巡逻道3条,成功探索出20多种野外生存技能,创新了3项民兵训法。26年,在边防巡逻路上,他家有4匹骡马被摔死、5匹骡马被累死、7匹骡马被摔伤,从来不要部队任何补偿。26年,他参与执行应急处突250多次,抢险救灾170多次,处理边境事务110多次,协助边防部队、公安、武警等部门抓获各类不法分子120多名,缴获反动宣传品1万余份,有力确保了边境社会稳定。26年的付出,让卫军对边境情况烂熟于心,了如指掌。春去冬来,虽然连队的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在抢险救灾、管边控边的行动中,卫军的身影从未缺席,被一茬茬边防官兵称为“活地图”、“边防通”、“边关铁门栓”。
致富路上的拼命三郎
德尔贡村,是一个古老的门巴族村落,四面环山,偏远偏僻,属于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基本没有一个产业支撑,至今尚未正式通车,是个仅靠传统种植维持生计的贫困村。 山高谷深,破陡难行,是制约德尔贡村发展的最大瓶颈,卫军看在眼里,急在心上。1993年,他以一名党员的身份向乡党委立下了“军令状”:“不修通德尔贡村的骡马道,就开除我的党籍。”他带领全村民兵经过四年的时间修通了村里的第一条骡马道。为了这条骡马道,每天最早上山,最晚回来的就是卫军。路修好后,卫军成了名副其实的“野人”,一身泥泞,衣服也被荆棘划成了布条,这段经历也成就了卫军“拼命三郎”的美名,让村民对这个小伙子有了很深的印象。
当时,德尔贡村由于地貌的原因,总共只有不到60亩耕田,村民们还过着“一年只有半年粮,还有半年吃菜糠”的日子。卫军就领着民兵们一起,帮着村民们开垦梯田,有艰辛的付出,就有欣慰的收获。现在德尔贡村已经有4000多亩的梯田,如今的德尔贡村,不仅有鸡爪谷、水稻、玉米等农作物,卫军还将在部队学来的种植技术倾囊相授,带领村民们种起了柑橘、柠檬、香蕉等果树数千株,栽种了辣椒、萝卜、韭菜等蔬菜二十多种,大大丰富了村民们的餐桌。
德尔贡村雨水虽然充沛,但村民的饮用水需要到山下河里背运,极不方便,也不卫生。对此,卫军号召村里每户人家集资200元,同时争取到“农村安全人饮工程”项目,通过带领村民投工投劳,把自来水引进了家家户户。
卫军做的一件件实事,让村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大家也都愿意信任他。2009年,卫军开始在村委会担任职务,如今的他早已是村长了。
当上村长后,卫军更是想尽办法帮助百姓脱贫致富。现在的德尔贡村共有269人,54户,村人均纯收入已经达到了7000多元,其中,也还有8户人家没有脱贫。卫军说,村里致富路上最大的绊脚石就是路,好在乡村公路正在修,他要做的就是在路修通前,先带领村民掌握好种植技术。
精准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卫军又一马当先,带领16名贫困群众转变观念,走出大山,积极参与工程建设,人均创收18600多元,让父老乡亲看到了精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希望。
心里装着激情,肩上扛着责任。在德尔贡村,村民们似乎有说不完的卫军话题,讲不完的卫军故事。村民们坚信,有党和国家强农惠农富农和精准脱贫政策的照耀,有卫军和村“两委”一班人的带领,边境会越来越稳固,德尔贡村的致富之路会更宽,村庄也会越变越美。(中国西藏网 文/王淑)
(责编: 郭爽)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