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用心用情用功“走转改”
2016年新年伊始,中央网信办首次组织开展了网络媒体“走转改”活动。活动以2015年11月首批申领记者证的中央新闻网站记者为主体,引导网络媒体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开展精准化、接地气的采访报道,从“微故事”中展现大气象,从群众切身感受中展现大格局,记录了基层变化,书写了时代篇章。
躬行大地,从基层看治国理政新思想新战略新成就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带领全国人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中央的好政策怎样落得地?百姓心中的“中国梦”是什么?各个群体如何在奔小康的路上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网络媒体“走转改”的记者编辑们带着心中的期盼和疑问,带着网民的关切,怀揣着首次“走转改”的兴奋,迅速行动起来。
1月11日,2016年网络媒体“走转改”正式在京启动。中央网信办副主任徐麟在出席启动仪式时提出,全国网络媒体记者编辑必须用心用情用功“走转改”,创作出接地气、符合网络表达的作品。半个多月来,从参加网信办集体组织的“脱贫攻坚看贵州”主题采访,到自主开展的新春走基层活动,人民网、新华网等14家中央新闻网站和其他网络媒体共组织近600名记者编辑,奔赴全国各地,有的网站几乎全员参与,扎进贫困山区、民族乡镇,走进边防哨所,春运沿线,深入厂矿车间,田间地头,关注创业青年、留守儿童,聚焦一线职工、基层官兵,……用生动的故事、真实的细节、动人的场景和细腻的笔触,记述群众中发生的中国故事,描绘国家改革发展的新气象新变化,展现全社会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
网络媒体“走转改”活动整合网络、报纸、电视、广播等全媒体全业态融合报道,加强了微信、微博、H5等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平台的应用。截至目前,发布原创作品近1900篇,形成网上资讯600余万条,从基层视角弘扬主旋律,网聚正能量,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声势。中国西藏网发布的《习近平为何在这里开会,还让他们立下军令状》,发稿72小时内,在今日头条的阅读量就达47万,引发网友热议;新华网的H5《新春寄语:脱贫致富路上的中国梦》,以地图故事的图片,充分展现了贫困乡村的老人、孩子、少数民族妇女、个体户和基层村干部等群体代表,对新年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央广网的《白哈巴的春天》通过讲述驻扎新疆阿勒泰白哈巴村的某部边防一连汉族官兵,与当地哈萨克族、蒙古族群众共迎新春的感人故事,令人体验到我国民族融合、军民鱼水的深情厚谊……
以点带面,首战聚焦贵州脱贫攻坚生动实践
着眼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部署,网络媒体“走转改”活动将脱贫攻坚任务艰巨的贵州省作为第一站,联合贵州省委宣传部、省委网信办、省扶贫办,由中央网信办传播局主要负责人带队,于1月12日至16日组织人民网、新华网等14家中央新闻网站的25名首批领证记者,以及千龙网、凤凰网等其它各类媒体采编人员和自媒体百余名,共同参与了“脱贫攻坚看贵州”网络媒体“走转改”主题采访活动,实地采访报道贵州科学治贫的生动实践,充分展现我国精准扶贫的显著成效。
记者编辑们兵分两路、沿着总书记2015年6月16日-18日考察贵州扶贫工作的路线,5天行程3000公里,深入到贵州5个市州、1个新区的脱贫攻坚典型地区、大数据产业发展基地一线,走基层、入田间,与官员面对面、与百姓心贴心,切身感受了贫穷带给百姓的切肤之痛、基层党员干部带领辖区群众脱贫攻坚的决心和干劲,更亲眼见证了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转化为指导实践的强大力量,声声嘱托绽放出绚烂多彩的脱贫攻坚之花。
主题采访活动期间,各媒体用具有互联网特色的语言和传播方式多角度观察、多手法报道,推出了1200多篇视野开阔、视角独特、文风多元、形式活泼、情感细腻的原创新闻,开设20多个网站专题,4900多家网站转载,据大数据分析显示,活动相关报道有效传播近10亿人次。用有深度、有力度、有温度的全媒体报道为贵州乃至全国“十三五”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好了局、起好了头,提振了精气神、汇聚了正能量、传播了好声音,创新了“舆论扶贫”新路径,为网络媒体“走转改”系列报道活动打响第一枪。
营造氛围,充分展现基层群众中的感人事和闪光点
随着春节临近,网络媒体“走转改”结合新春走基层活动安排,14家中央新闻网站专门组织523名记者编辑,围绕新春新气象、情暖回家路、家乡美、创新创业等角度,把笔触和镜头对准普通群众,聚焦一线劳动者,讲述了充满亲情、温暖人心、喜庆祥和的中国故事。14家中央新闻网站均开设带有统一LOGO的网络媒体“走转改”专题,并推动主要商业网站同步转载优秀作品,共同呈现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走转改”宣传报道,从小切口、小角度来反映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努力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
“走下去体会,俯下身感受,用脚步丈量土地,用双手触摸温度。”新华网派出81名记者编辑,分赴青海西宁湟中县新庄村、广东东莞樟木头镇、甘肃白银靖远县糜滩乡等十多个省区市的基层一线,记述当地干部群众的新春故事。光明网则主打“温情”、“乡土”、“文化”牌,组织50余名记者编辑到福建、江西、湖北等十个省区市,采写新年趣事、双创故事,展现新年新气象。从浙闽边界的山区与“背包警察”一起下村普法、到唐古拉山的雪域高原与边防战士一起值勤站岗,从春运期间的沈阳动车段与“动车工匠”一起巡查线路、到暖意融融的广州越秀与当地市民一起赏花灯,……新春走基层的道路上,处处闪现着网络媒体的身影,每到一处,记者与采访对象总有说不完的话,唠不完的嗑儿。
截至目前,原创新春走基层作品698篇,有百余篇精品被众多网站转载,这些带着泥土芬芳的报道串联起筑就“中国梦”的生动图景。《春运故事:异地而居的“候鸟父母”回乡记》用人民网记者在回家列车上与七旬老太太拉家常的笔法,深情刻画了“候鸟父母”为儿女奔波劳碌、感人至深的生活场景。中国网的《北京铁路“伉俪”聚少离多服务铁路15载》聚焦春运幕后英雄的默默奉献,令人动容,也侧面反映了春运交通更便捷,服务更完善的良好趋势。中国经济网《重访芦山地震灾区:青龙场村年味浓》的记者冒着腊月严寒,来到四川雅安“4·20”芦山地震震中龙门乡青龙场村,让网友目睹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喜迎新年的欢乐景象,感受受灾群众乔迁新居的幸福喜悦。
华丽转身,“走转改”令网络媒体收获颇丰
如何让新闻网站成为正能量的“策源地”和“放大器”?如何在舆论多元化的今天能够不断让网络正面舆论更具吸引力、感染力、亲和力和影响力?网络媒体“走转改”通过充分发挥传播快、互动性强、影响力大等特点,用全媒体的报道、感人至深的作品给出了响亮的回答。被誉为“新媒体时代里程碑式”的活动,让网络媒体采编队伍收获颇丰、锻炼成长,推动了网络媒体的“华丽转身”。
记者编辑们都认为活动意义重大,通过用心用情用功地参与其中,也让他们对“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央广网记者许璐娜感言,走转改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深切的感受到,对于一个新闻记者来说,真正去深入基层、了解基层是多么地重要。央视网记者王佳勇表示,不深入基层与老百姓交心,就不知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意义和必要性。中国经济网记者年巍表示,从遵义花茂到江口,从丹寨到贵安新区;从贵州各级领导和基层党员干部,从企业家和村民,我真正感受到了“好政策”如何一点一点地实现的。
采访中,记者编辑倾注真情、与群众打成一片,执着敬业、抓住采访对象刨根问底,争分夺秒、白天采访晚上写稿到凌晨3、4点,体现了网络媒体躬行基层、敢打敢拼的崇高品质,也增强了群众观点和社会责任感,强化了甘愿为做好网络新闻宣传事业而努力奋斗的坚定信念。中国青年网记者张炎良感慨,虽然时值隆冬,长途奔波、熬夜写稿,但每每见到采访对象,大家仿佛立刻变成了上紧了的发条,采访的热情像火一般热烈。新华网记者郭丹许下诺言,作为媒体人,我愿意为贵州脱贫致富代言。网信网编辑徐可更是响亮地提出,有关怀才能有温度,有调查才能有态度,新媒体记者更该走转改。
“走转改”永远在路上,网络媒体将继续深入脱贫攻坚重点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层一线,聚焦群众关心的重点、热点、难点,持续讲述群众身边的中国故事,彰显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和辉煌成就。
(责编: 王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