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评论员:立下愚公移山志 打赢脱贫攻坚战

30.11.2015  02:33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面对脱贫攻坚硬任务,唯有动员全党全社会力量,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才能不负人民期待,走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

  于非常之时,以非常之举,尽非常之力。刚刚闭幕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后召开的第一个中央工作会议,体现了党中央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高度重视。会议分析脱贫攻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脱贫攻坚任务作出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出的号召铿锵有力:“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艰巨而光荣的历史使命等待我们去完成。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当前,我国脱贫攻坚形势依然严峻。全国仍有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很多属于历史极贫地区,扶贫脱贫难度很大。在短短5年时间里,让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人口规模的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时间愈发紧迫,任务愈发艰巨。形势逼人,形势不等人。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众志成城一起努力,才能把任务落实、让目标落地,确保脱贫攻坚战取得完全胜利。

  “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 越是进行脱贫攻坚战,越要坚持正确方略,重在提高成效。实践已经表明,精准扶贫才能精准脱贫,对症下药才能拔除“贫根”。打好脱贫攻坚战,关键是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聚焦“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等核心问题,着力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

  从贯彻“六个精准”要求,到实施“五个一批”工程;从加大扶贫开发投入力度,到让基层干部群众心热起来、行动起来,脱贫攻坚战涉及方方面面,只有各方出力、形成合力,才能稳扎稳打向前推进。时间紧、任务重,就更加需要求真务实、力求实效。既防止拖延病,又防止急躁症,不搞形式主义的扶贫、不建形象工程的样板,实行严格评估,做到脱贫到人,才能创造扎实可靠、群众认可的脱贫业绩。

  “为国者以富民为本。”越是进行脱贫攻坚战,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发扬担当精神。脱贫攻坚,是对干部能力的测试,更是对责任担当的考验。事在人为,就看心中有没有责任,肩头有没有担当。恪尽职守,才会常怀忧民之心、常思富民之策、常尽惠民之力,保持坚韧不拔的工作劲头和求真务实的作风,满腔热情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勇于担当,方能激发“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壮志豪情,提高统筹谋划、推动发展的实际能力,当好一方发展的主心骨、领路人。日前,中西部22个省区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向中央签署脱贫攻坚责任书。履职尽责,既要有严格的督察制度保障,以问责压力激发实干动力;也需完善激励措施,把脱贫攻坚实绩作为干部选任重要依据,在脱贫攻坚第一线考察识别干部,让能力强、作风正、有作为的干部脱颖而出,在脱贫攻坚中成就一番事业,营造崇尚实干、敢于担当的良好氛围。

  改革开放37年来,我国已有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对世界减贫的贡献超过70%,伟大成就彪炳人类史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赢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五年,关键在补齐脱贫攻坚“短板”,做好扶贫开发的大文章。让我们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部署上来,咬定目标真抓实干,同心合力攻坚克难,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同圆小康梦想。

(责编: 范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