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创新社会扶贫工作方式 不断完善大扶贫格局

17.10.2014  13:36

    “区统计局的同志来到我们这里后,真正是把村里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我们心里的话有人听,困难的事有人管,这样的驻村工作队我们老百姓非常欢迎。”这是日喀则地区聂拉木县亚来乡亚来村贫困户格桑卓嘎对区统计局驻村工作队的肺腑之言。

    近年来,自治区统计局驻日喀则地区聂拉木县亚来乡驻村工作队先后为亚来乡共协调和引进资金1100余万元(其中扶贫资金300余万元),实施项目12个;带动贫困户脱贫35户,培养致富带头人22户;增加农牧民现金收入15万元,人均增收3000余元;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8期,受训党员群众300余人次;为群众办实事好事600余件。

    近年来,社会扶贫作为西藏大扶贫工作格局中不可缺少的一支重要力量,不断创新扶贫思路、探索新的扶贫模式、追求更大的扶贫效益。数千个扶贫项目,如同灿烂阳光,普照雪域高原,使农牧区基础设施条件和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得到改善,农牧区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更多的农牧民群众共享了改革发展成果,一大批贫困群众奔向了小康。

    社会扶贫是大扶贫格局的重要力量

    拉萨市堆龙古荣朗孜糌粑有限公司董事长达娃次仁自创建公司以来,始终把公司发展壮大与促进群众增收紧紧联系在一起,依托扶贫开发政策积极壮大生产规模,调整发展思路,推动建立了“订单式”、“合同式”青稞种植,以高于市场价0.2元利润让利于群众,辐射带动4000户青稞种植户实现增收;积极扩大就业岗位,吸纳310户农户从事糌粑加工,实现年户均增收3.7万元,带动248户贫困户实现脱贫。

    西藏民族学院第三批驻阿里地区普兰县霍尔乡贡珠村工作队立足驻地实际,积极争取落实多项惠民项目,在为驻地贫困牧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利益的同时,激发驻地经济社会发展内生动力,持续推进落实“文化兴村、教育振兴、美丽乡村、领头雁”四大工程。

    “十二五”期间广东省投入援藏资金4.714亿元,重点扶持的波密县野生天麻产业,2013年种植面积已扩大到8.5万平方米,直接增加农民收入525.6万元。

    ……

    西藏和平解放以来,扶贫事业先后经历了生活救济、生产扶持、以开发式扶贫为主,救济扶贫为辅的扶贫方式以及扶贫开发和“两项制度衔接”的两轮驱动的扶贫方式。社会扶贫在这一过程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茁壮成长。从上世纪70年代末全区抽调2180名干部,组成522个工作组,在819个生产队进行调查摸底,然后有计划、有步骤地在4557个生产队开展扶贫工作,也就是我区早期的党政机关的定点扶贫工作。

    自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以来,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会扶贫工作,积极组织党政机关、中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定点扶贫,特别是2011年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在全区开展了强基础惠民生活动,全区5463个村都有驻村工作队,每年有2万多名优秀干部深入农牧区对贫困群众开展帮扶工作;充分发挥对口援藏优势,大力开展援藏扶贫,80%的援藏资金向农牧区倾斜,有的地区还专门安排援藏资金用于扶贫开发;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特殊优惠政策,组织动员各类企业、社会团体、社会组织和广大公众积极参与扶贫开发;鼓励驻藏军队和武警部队积极开展拥军爱民活动,实现军地优势互补,彰显军队扶贫帮困特色。

    通过多种方式支持贫困地区建设,推动贫困地区发展,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十二五”期间,自治区组织安排了110个区(中)直单位对口帮扶110个重点贫困乡,各地(市)、县也相应安排了定点扶贫工作队帮扶当地的重点贫困乡(镇),从而实现了全区重点乡(镇)的全覆盖,自2011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在全区开展了“创先争优强基础惠民生活动”,在全区所有建制行政村都派驻了工作队,各工作队在抓维稳促党建的同时也开展了大量的扶贫济困工作。前三年全区社会扶贫各类投资达40亿元,支持建设项目5583个,使58万余群众直接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