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省市对口支援西藏记事
20年,历史长河一瞬,雪域高原巨变。
1994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作出“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定期轮换”的战略决策。20年来,中南海深情关怀的目光一如既往。目前,全国有17个省市、17家中央企业,以及中央国家部委,倾情对口支援西藏。
20年来,先后7批次、选派6000多名优秀干部人才进藏工作,投入援藏资金260亿元,实施援藏项目7000多个。
20年间,西藏经济总量增长了13倍:1995年,西藏地区生产总值仅为56.1亿元,2013年,这一数字跃升至802亿元。
向基层倾斜、向农牧民倾斜、向民生倾斜
“好,就是好,没法用语言形容。”通过翻译,65岁的煤矿退休工人索朗边巴告诉我们,住进浙江小区,现在下大雨再也不用担惊受怕了。
由于发展起点低、城市规划滞后,那曲镇居民建筑布局混乱、房屋低矮破旧,抗震性能差,城镇居民用不上稳定的上下水,家家户户靠牛粪煤炭取暖。而由浙江省援建的浙江小区,与那曲镇给排水、集中供暖、污水处理三大工程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小区幼儿园、农贸市场、社区活动中心、换热站等综合配套设施同步建设。项目完全建成后,自来水、暖气将会通到每家每户,饱受吃水难、行路难、御寒难困扰的索朗边巴和他的邻居们迎来新生活。
暖和过冬,始终是高原居民的梦想。2011年年底,由天津市援建的昌都地区丁青县县城集中供暖工程竣工,标志着海拔4000米的丁青县,成为西藏首个实现集中供暖的县。
不止一位援藏干部说,经过20年的对口支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已相当改观,如何让基层、让农牧民得到更多实惠,正成为援藏省市首先考虑的问题。
尽管耕种的土地少了1亩,次仁平措的收入却实现了“三级跳”。种青稞时,这位堆龙德庆县羊达乡的农民每亩收入只有三四百元。三年前,北京市斥资1600多万元,援建羊达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园,建成360栋高效日光温室,次仁平措承包了3个大棚:“北京来的农技专家手把手教,我第一年一个棚挣了一万,第二年挣一万二,今年能挣一万六,收入越来越高。”
想方设法帮农牧民增收致富,各援建省市不遗余力。
对口援藏以来,山东依托农业大省的优势,帮助日喀则发展特色农业,培训农业技术骨干。自1998年在白朗县试种大棚蔬菜成功以来,在山东援藏干部引导下,该县蔬菜产业已拥有1个示范园、25个标准化示范基地,蔬菜大棚总数达到5300余座,仅蔬菜种植一项,当地农民人均增收近4000元。
各援藏省市根据西藏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拓宽援藏领域、丰富援藏内涵、提升援藏效果。吉林援藏工作队累计投入文化援藏资金近8000万元,以文化产业助推经济发展,以文化设施改善当地民生,以文化交流增进民族团结。
在北京援藏指挥部总指挥、拉萨市委副书记马新明看来,“对口援藏绝不只是单向的经济帮扶和干部人才援助工作,更是党和国家治边稳藏的重大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