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经济小省,生态大省”吸引了习近平的目光
中国西藏网讯 3月10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青海代表团参加审议。当总书记走进会场时,藏族、蒙古族、土族3位代表分别向他献上洁白的哈达,表达对党中央和总书记的敬意。习近平请他们转达对各族人民的祝福。审议中,8位代表先后围绕建设三江源国家公园、坚持绿色协调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城乡教育公平、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坚持精准扶贫脱贫等问题发表意见。习近平认真听取和记录,并同大家进行交流。
△ 少数民族代表向习近平敬献哈达。 来源:网络
青海,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共有藏、回、土、撒拉、蒙古族等5个世居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占全省总人口近一半,民族区域自治面积(6个自治州、7个自治县)更是占全省总面积的98%,是典型的多民族聚居省份;同时,青海也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三江之源”、是欧亚大陆孕育大江大河最多的区域、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
△ 习近平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 来源:网络
四句话带你了解青海省情
青海是经济小省,看看在全国大局中份额很小的GDP你就知道了;青海是人口小省,但人口早已超过土地承载能力;青海是资源大省,虽然从资源总量上来讲位居全国前列,但关系国计民生的资源并不丰富,长期面临“资源诅咒”的困境;而青海真正的独占性优势在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重要的生态功能区、无法替代的生态战略地位。
再以“ 眼睛” 和“ 生命” 为喻,习近平强调“要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审议中,青海省省长郝鹏代表介绍了青海近年环境生态发展情况。2015年,青海省严格划定生态红线,各级政府负责人考核实行重大生态问题“一票否决”。在市州考核指标中,生态环境保护考核指标由原先的5项大幅增加至10项。
习近平说:“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在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上,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坚持保护优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科学保护“中华水塔”源远流长是总书记的嘱托,要求,期待,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尊重民族差异、包容文化多样”的深意
多民族是我国的一大特色,弘扬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是当前重要的命题和任务。“做民族团结重在交心,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这句朴实的话语屡屡被习近平提起。
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加快推进“三区”建设。在两会青海代表团媒体开放日上,青海省委书记骆惠宁提到:“青海多民族聚居,且处于反分裂斗争第一线,建设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就是要突出改善民生和凝聚人心,坚决维护社会大局稳定、捍卫国家统一与安全,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在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强调,尊重民族差异、包容文化多样,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团结和睦、共同发展。
“ 民生 ”和“脱贫攻坚”始终是让习近平牵挂的事
习近平在讲话中特别提到:“要着力加强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培育民族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社会事业发展和民生建设资金要向民族地区倾斜,让民族地区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当青海省委书记骆惠宁就推进中国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发言,谈到为保护生态环境、公园内部分牧民需要安置问题时,总书记说:“一定要解决好牧民定居问题,定居才能搞好畜牧业。”
根据青海省官方统计数字,截至2014年底,青海省藏区贫困人口已从2010年底的53.85万人减少到20.96万人。
审议中,有代表介绍了青海扶贫攻坚举措,也有代表从精准扶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城乡教育公平等不同角度,就青海省脱贫攻坚发表意见。
总书记认真记录并详细询问具体情况,强调“十三五”时期是脱贫攻坚啃硬骨头、攻城拔寨的时期,“必须横下一条心,加大力度,加快速度,加紧进度,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牧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强调脱贫攻坚一定要扭住精准,更加注重教育脱贫,更加注重提高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
全国人大代表、西宁回族中学副校长拜秀花在会后接受采访时说道:“习总书记今天说道,我们要通过扶贫教育的培养,不要让一个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要让贫困代际传递,教育资源的均衡化,一方面要加强自身培养,还要充分利用智力上的援青。”
消除绝对贫困现象是世界难题,生态脆弱、多民族聚居的青海,其实也是中国这个人口大国、多民族统一大国的一个缩影。青海各族人民有充分的信心和足够的决心“拔掉穷根子,守好生命线”,这样的信心,来源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脱贫攻坚前所未有的重视以及对脱贫攻坚作出的各项部署。(中国西藏网 文/央金)
(责编: 吴建颖)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