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控制物价水平 不让物价上涨影响生活

19.12.2014  13:49

     ■物价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民生问题,它一头连着消费者,一头连着生产者。

    从统计数据看,2013年1-10月份我区CPI累计上涨3.4%,高出全国0.8个百分点。其中,1-10月份CPI同比涨幅分别为2.1%、2.8%、2.4%、2.8%、3.4%、3.9%、4.0%、4.4%、4.3%、4.3%,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9、10月份同比涨幅在31个省区中最高,也是全国唯一一个物价处于“4”时代的地区。物价上涨,成为当前经济运行中较为突出的问题。

    物价上涨给城乡居民生活带来的影响

    同比和环比: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分为同比和环比两个指标,这是按照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的结果。与上一统计段比较,例如2013年2月份与2013年1月份比较,叫环比。与历史同时期比较,例如2013年1月份与2012年1月份相比,叫同比。

    一包盐、一斤菜、一桶油、一袋面,都牵扯到老百姓最根本、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持续的物价上涨,给经济运行带来了不利影响,不仅抬高了企业生产成本,增加了居民生活支出,影响到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而且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平稳发展。

    物价上涨导致居民生活水平下降。物价上涨通过影响居民的实际购买力而影响其生活水平,对居民生活形成较大压力。民以食为天,物价上涨尤其是食品价格上涨,直接影响到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物价上涨对不同收入家庭的影响程度也不同,其中对城镇低收入家庭生活造成的冲击最大,对家底微薄的农村家庭来说,更是难以承受、雪上加霜。

    物价上涨导致居民财产缩水。我国是一个储蓄大国,受传统消费习惯的影响,居民大部分结余收入都存放于银行,一求安全,二求增值。但是物价的大幅上涨会导致银行存款收益下降,一旦物价上涨率超过银行存款利息率,出现负利率,居民存入银行的钱不但没有增值,反而贬值,从而导致居民财产缩水。

    物价上涨导致居民消费信心下降。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肉禽蛋、鲜菜、汽油、柴油、液化气等商品价格在高位运行,导致纸币贬值,存款所代表的实物量减少,势必影响消费信心和消费心理,家庭紧缩开支,精打细算,消费倾向下降,抑制了居民的购买欲望。

    物价上涨后的几年居民收入增长减缓。物价大幅上涨后,国家会采取相应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控制物价上涨,在控制物价和发展经济方面寻找平衡点,抑制投资需求,控制经济发展速度,经济发展速度的减缓将影响居民收入的增长。

    【相关链接】

    财政政策:包括预算、税收、国债、补贴、财政收入和支出。如物价上涨时,政府会减少财政支出,抑制投资需求,扩大社会总供给,从而控制物价过快上涨。

    货币政策:包括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利率、汇率、信贷、货币发行。如物价上涨时,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来提高存贷款利率,吸引老百姓存款,减少货币供应量,来抑制投资和消费,从而控制物价过快上涨。

    客观全面平和地对待CPI

    随着菜价、肉价一路飙升,普通百姓也开始关心起CPI来。翻开账本,肉价、菜价都翻一两倍了,房租也涨了两成,可当月CPI还是个位数,不免让人犯嘀咕:莫非统计局的数据弄错了,要不就是造假了?近年来,关于CPI是否反映真实通胀水平的争议一直存在。专家指出,这既不能归咎于统计数据,也不能简单怀疑人们的感受。不同收入群体对物价的感受不同,不同消费结构群体对物价的感受也不同,同样,不同地区物价涨幅不一样,居民对物价的感受还是不一样,这既有认识上的偏差,也有心理因素的作用。居民的心里感受与国家发布的统计数据有差异,导致即使CPI数据准确,公众的信任度也较低,这是为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