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婚姻误区一:不“门当户对”

26.01.2016  16:28

新华社北京1月26日电 通讯:涉外婚姻误区一:不“门当户对”

新华社记者

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圣诞节,24岁的意大利姑娘卢娜和中国宿迁小伙儿小李在江苏省涉外婚姻登记中心登记结婚。这一天,那里共有11对情侣结成夫妻,比平时略多。

卢娜和小李的恋情,源于学生时代的一次联谊,两人最终喜结连理。

涉外婚姻的当事人,跨越重洋与文化习俗截然不同的另一半携手进入婚姻的殿堂,个中酸甜苦辣只有当事人知晓。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涉外婚姻日益增多。如今经过三四十年的发展,涉外婚姻本身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通过有关涉外婚姻的一些数据和案例,澄清人们脑海中固有的一些误区,还原涉外婚姻的真面目。

如今中国人的涉外婚姻司空见惯,但在三四十年前,情况并非如此。当时,中国流行“一等美女嫁国外,二等美女港澳台”的说法。那时候中国经济还较落后,自身底气不足,一些中国公民为了改变自身命运,将婚姻当做跳板以达到出国生活的目的,夹带了一定的功利性,感情基础相对薄弱。

如今,中国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人的生活水平随之水涨船高,与国外的差距逐步缩小。随着国际交流日益频繁,中外人士接触机会增多,国人面对涉外婚姻越发趋于理性,男女双方在年龄、文化素养、经济实力等方面的差距明显缩小,感情成为择偶的主要因素。

以首都北京为例,统计数据显示,自1982年7月1日起至2014年9月17日,北京市民政局办理涉外婚姻登记共计2.9万余对,涉及114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的新人数量位居前三;韩国、日本以及中国港澳台地区的也较多。北京民政局涉外婚姻登记处工作人员表示,近些年来北京市涉外婚姻登记中的双方在年龄、收入等方面没有明显差别,属于“门当户对”。

据悉,和中国其他城市的涉外婚姻登记机构不同,北京的涉外婚姻登记机构既要办理中国公民与外国人、华侨、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居民之间的结婚登记,还要为一些驻华大使馆代理该国在华公民的婚姻注册。

为了更清晰地说明这个问题,以卢娜结婚登记的所在地江苏省为例。《江苏省2014年上半年涉外婚姻登记报告》指出,2014年1月至5月江苏涉外婚姻覆盖了全球50个国家和地区,结婚登记678对,离婚登记90对。

数据显示,“门当户对”的洋婚姻越来越多成为最大亮点,58%的洋女婿都是本科或专科,还有22.4%是研究生。江苏姑娘的文化程度也不低,58.2%的人都是本科或专科毕业,11.1%是研究生。自然,他们的收入差距也不大。

与此同时,年龄差距也在不断缩小,夫妻双方年龄差距在5岁以下,占47.1%;年龄差距在6岁到10岁,占23.9%。

此外,过去涉外婚姻多为中国女嫁外国男,现在中国男士也越来越多赢得了外国女士的芳心。江苏省2015年上半年涉外婚姻中,洋女婿有606名,占结婚登记总数的近八成,被江苏小伙娶进门的洋媳妇则有148名。

意大利姑娘卢娜谈及自己的中国丈夫小李时说,“他很有责任心,是个好男人”。卢娜说,意大利的男孩子大多比较花心,而中国男士对爱情专一,做事也比较认真踏实。

· 涉外婚姻藩篱知多少

· 涉外婚姻误区二:难比翼齐飞

· 涉外婚姻误区三:婆媳是天敌

(责编: 王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