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恐袭缘何防不胜防?
14日,法国尼斯,医务人员将伤者抬上车。
为何又是法国?恐怕这是法国政府无法回避的问题。分析人士指出,国际国内矛盾激化促使恐怖分子“里应外合”,是法国面临的最大反恐困境。法国政府需在对外政策上“对症下药”,从根源上化解“越反越恐”的矛盾,方能改善国内安全局势,恢复民众安全感。
恐袭“敢死队”难防
袭击者之所以选择在这个时间和地点发动袭击,一是抓住欧洲杯结束后安保防范“松懈”空隙,二是企图打击“自由、平等、博爱”的传统价值观。
对此,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教授张利华认为,如今一些被极端思想“洗脑”、接受过“准特工”训练的恐怖分子堪称“敢死队”,可能利用手边一切可利用资源制造血案,比如尼斯袭击案中一辆普通卡车成为主要致命“武器”,因而很难防范。“恐袭呈现出隐蔽性高、分散化、小型化趋势。”
针对袭击者疑似突尼斯裔这一信息,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说,如果最终证实袭击者是来自北非国家的移民,或许就更不难解释为何这次袭击目标地又是法国。
“西亚和北非很多地区之前是法国殖民地,来自那里的不少移民涌入法国,人口比例如今已占到法国人口十分之一。但受到语言、教育和就业培训等影响,他们在工作和福利上却又饱受歧视,未能真正融入社会,”他说,“很容易被拉拢到恐怖分子阵营。”
“越反越恐”需反思
法国过于依赖军事手段打击恐怖极端组织,同时反恐情报收集能力又较弱,也是导致恐袭频发的原因。
由于法国对打击“伊斯兰国”态度强硬,“伊斯兰国”一再宣称,法国为其首要袭击目标。去年11月巴黎恐袭发生后,“伊斯兰国”发表声明称,这是法国对“伊斯兰国”采取军事行动的后果,法国及其追随者将继续作为“伊斯兰国”的主要目标。
对此,张利华认为,恐袭频发一方面缘于“伊斯兰国”频频制造骇人袭击,另一方面也应促使法国反思自己施行的对外政策。“法国国内紧张的安全形势是否频繁干涉中东、阿拉伯地区国家内乱导致的恶果?一味动用军事力量打击恐怖主义是否有效,是否应考虑军事力量之外的办法?”
(责编: 李雅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