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新水处理技术绽放第八届上海国际水展
6月10日至12日,在第八届上海国际水展上,10万平方米超大展示空间汇聚了30多个国家的2000多品牌,共4.5万多件展品。此次水展涵盖污水处理、末端净水及膜与水处理三大主题展,世界各国为市政、工业和商用环保领域处理废水或污水达到低能耗、“零”排放目标,一直在竞相探索高效的技术路径,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膜”法世界在变幻
在场馆里,采用膜处理水务的方法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各种膜的技术日趋成熟,变化多端。
在GE展示的一系列产品中,引入注意的是中空纤维膜系统,包括ZENON ZeeWeed超滤系统和膜生物反应技术,可为过滤器、废水处理及回用提供长寿命且周期成本低的膜技术,适用于市政、工业、商业和海运用水等方面。
为将苦咸水和海水制备成符合标准的市政饮用水,朗盛公司采用德国最先进的全自动精密生产线制备出Lewabrane RO膜,其化学结构着重表现出聚酰胺层较高的交联度,具有很强的耐化学清洗性和实际运行中(在各种混合离子溶液)脱盐率更稳定的特性,并且膜表面的低电荷有助于降低受污染的可能。它可应用在电厂的锅炉补充水、芯片生产的脱盐和脱颗粒水、轻工业的用水如洗车和洗衣业、废水处理和地下的灌注水等方面。
新加坡世来福科技有限公司展示了一个个银色不锈钢壳的管道,即具有独特陶瓷膜分离技术的管型板式陶瓷膜过滤系统,其内部组件能够替代传统的凝结、絮凝、沉淀和多介质过滤等多个过程。由于其吨水能耗低,设备和构筑物可实现扩容,尤其适合于砂滤改造,非常适用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中地下水、地表水的水质提升及乡镇小型自来水厂的建设。
“电吸附”独树一帜
在众多污染源中,工业废水一直是治理的难点、重点。如果能实现工业废水“零”排放,水污染治理问题可谓事半功倍。但研究显示,采用传统的RO+MVR技术要实现“零”排放,每吨水处理成本高达9.49元,这对于钢铁、煤炭、化工、印染等高耗水企业来说很难承受和推广。
在这一领域,爱思特水务科技有限公司首创的全球电吸附水处理技术(EST)可谓独树一帜,其E+系列电吸附产品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清洁化改造,将工业废水“零”排放且成本降低60%,吨水处理成本仅3.62元。
去年5月下旬,欧洲荷兰可持续用水技术研究中心曾在荷兰召开的第八届界面过程与污染控制国际研讨会上首次开设电吸附技术论坛。所谓电吸附技术,又称电容去离子技术,是利用带电电极表面吸附水中离子及带电粒子的现象,使水中溶解盐类及其它带电物质在电极的表面富集浓缩而实现水的净化/淡化的一种新型水处理技术。与反渗透、生物净水等传统技术不同,该技术革命性的创新在于可根据不同需求将污染水再造成优质水。
据留美博士、爱思特水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晓慰介绍,E+系列电吸附产品可使废水处理成本大幅降低的主要原因是其在高硬高盐水处理上获得了突破。采用传统工艺,以电镀废水(高盐水)为例,其含有铬锌、铜、镉,铅、镍等重金属离子以及酸、碱、氰化物,采用传统工艺处理,处理效果不稳定,药剂耗量大,同时产生大量处置成本很高的污泥,总体处理成本高。而采用E+零排放工艺,可对电导达到13000μS/cm的电镀废水,浓缩率可达95%,大幅提高废水处理的稳定性,减少污泥产量,实现了电镀废水高效低成本处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未来的研究中,该技术有望应用于清理泄露到海洋中的石油、处理填埋垃圾后的高污染渗透液。
纳米菌巢净化湖泊
一个布满密匝匝蜂窝孔、像大瓶塞的东西引起了记者的兴趣,这是做什么用的呢?
经介绍,得知这竟是美国纳米集团用来净化湖泊的“利器”。它以纳米纤维鸟巢为基础材料,涂覆在多孔陶瓷载体的表面,通过工艺加工成过滤介质,每立方米的介质比表面积为280万平方米,可容纳庞大的益生菌群。将复合益生菌吸附固定于多孔陶瓷载体表面,置于湖泊中,益生菌在多孔陶瓷表面上快速繁殖,不断释放到水体中,通过吸附磷来降低水中的蓝绿藻。结合益生菌与自然界水质里的生物链关系来治理水体污染,可得到更为健康的湖泊环境。
这种纳米活性介质由于其结构独特,即具有吸附作用,又具有催化功能,对专项污染,如砷、铬、铅等剧毒重金属有着其他产品无可比拟的去除效果,其对农业污染物如磷、氮的去除能力更是市场产品的5倍至15倍。该水处理技术是多年来美国联邦政府数百万美元项目资金支持研发的成果,不但可以满足美国环保署的新标准,而且还具有效率高、成本低的优势。
记者了解到,该方法不会带给湖泊任何化学残留物;处理后的湖泊水生环境将大幅改善,保持了水产生物链的完整和生态平衡,提高了水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和生存质量;对以湖泊水为水源地的水厂水处理设备非常有益,既减少了水泵的摩擦、加药量,又提高了水体过滤性能。据了解,美国俄亥俄州某一社区人工湖的水来自一个小废水处理厂,磷含量为3ppm(mg/L),采用这种方法7天之后臭味被消除,15天后湖水开始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