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民大正当时】民族研究院举办系列学术讲座

19.09.2018  05:24
    秋雨绵绵中,迎来学校60华诞。9月14—16日,民族研究院邀请到四位国内知名学者开展系列学术讲座,以学术大餐迎接“学术校庆”。

9月14日上午10:00,中共中央党校博士生导师胡岩教授在T101作题为《中美关系中的西藏问题》的讲座,该讲座是“西藏民族大学建校60周年学术交流月”系列讲座之一。顾祖成、陈立明、丹曲、周毓华、李宜、段刚辉、付奋奎和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王小彬研究员,以及民族研究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学院、学报、图书馆等单位的近两百名师生聆听了报告。报告由民族研究院副院长朱玉福教授主持。

胡岩教授以大量的一手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详细梳理了中美关系中美国西藏问题政策的变化。他指出,从19世纪末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半个世纪里,美国政府长期承认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并不是为了中国人民的利益,而是为了美国自己的利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美国又利用所谓的“西藏问题”粗暴干涉中国内政,支持达赖集团的分裂活动,充分体现了美国政府西藏政策伪善与反动的本质。通过此次学术活动,与会师生充分了解了1840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中美关系中美国对西藏政策的转变,使大家更好地把握西藏近代史,不仅拓展了专业知识,开阔了学术视野,更为重要的是使大家看清了美国利用所谓“西藏问题”分裂中国的邪恶用心。

9月14日14:30,复旦大学民族研究中心主任、长江学者、人类学家、博士生导师纳日碧力戈教授在T102作题为《差异与共生的五个维度》的学术报告。丹曲、史工会、余小洪、陈鹏辉、李舒涵等老师,以及民族研究院、文学院、学报等单位的近两百名师生聆听了报告。报告由朱玉福教授主持。

纳日碧力戈教授通过 “nationality”一词,介绍了差异、共生、美德、民族的内涵与关系,从“群体差异是个体差异的维度”“富裕与美德”“差异与大同的阶序分布”“民族与公民”“千灯互照,光光交彻”五个维度入手,告诉大家,在中国这片土地上,自古文化满天星斗,交相辉映,互构互补,美美与共;各民族文化互相认同是中华认同之根、民族团结之魂;各民族文化家园建设只能走创新之路、正义之路、博爱之路、光明之路。他还结合自身经历的一些小故事,穿插于讲座之中,讲得生动幽默又富有说服力,深深吸引了在座的广大师生,现场气氛活跃。

9月16日上午9:00,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研究所所长、中国边疆安全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徐黎丽在C101作题为《现代国家的“边境”界定》的学术报告。更登磋、王思亓、贾丽等老师和民族研究院、管理学院、图书馆等单位的近百名师生聆听了报告。报告由朱玉福教授主持。

报告中,徐黎丽教授首先向大家解释了国家界定“边境”的缘由,并梳理了学术界关于边境称谓的研究。结合自己多年边境调查的经历和经验,她认为从国家中心与边疆及边疆、边境、边界三方概念的对比,以及我国边境管理条例中有关边境的规定入手,来界定我国的陆地“边境”,明确国家的“边境”范围,从而更好地为边境具体事务和学术研究服务。

9月16日下午15:00,中央民族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宋才发在C101作题为《学术规范与学术论文写作》的学术讲座,李宜、更登磋等百余名师生聆听报告。报告由朱玉福教授主持。

宋才发教授讲座的内容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学术规范,二是学术创新,三是学术论文写作。在“学术规范”的讲解中,主要从论文主题、文献引用、专业知识积累、论文的格式等五个方面进行讲解。在“学术论文写作”的讲解中,着重从劳于读书、逸于写作,学术论文的选题,学术论文的构思,论文的写作与修改等四方面进行阐述。在全场讲座中,宋才发教授结合自己几十载创作、教学育人的经历与经验,就“学术规范与学术论文写作”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他认为,好的学术著作不仅有新材料,更要有新观点。“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长期的阅读积累再加上学术创新,以及对文章的反复推敲、“打磨”,方能成功。宋才发教授激情澎湃的演讲赢得了现场同学的热烈掌声。

上述系列学术活动,是民族研究院依托国家民委“西藏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研究”基地、藏学研究所共同承办的,其目的是营造浓厚学术氛围,以“学术校庆”迎接学校60年华诞。在学校“学术校庆”的感召下,系列学术报告非常成功,同学们听讲座的热情很高,由于来听讲座的师生太多,不得不多次更换更大的教室。更难能可贵的是,讲座结束后,师生积极和教授互动,争相提问,教授们热情答疑,学术氛围异常浓郁。

(文:王涛玉、廉潘红/图:李舒涵/审核:朱玉福/编辑:陈庆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