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成拉姆:小巷尼姑庵里的操心“大管家”

16.04.2015  12:33

    新华社拉萨4月16日电(记者许万虎、索朗德吉)在西藏拉萨八廓街市井闹市之中,有一处并不显眼的修行地,它是隐藏在九曲巷子里、拉萨老城区唯一的尼姑寺——仓姑寺。

    仓姑寺里有位名气响当当的“大管家”,叫次成拉姆,西藏昌都市左贡县人,1953年出生,1984年入寺修行,现为仓姑寺寺庙管理委员会主任。就在前不久,她荣膺西藏自治区妇联评选的“西藏最美格桑花”称号。

    循着一阵爽朗的笑声,记者见到了次成拉姆,她头戴枣红色毛线帽,脚蹬运动鞋,只有一袭绛红色僧衣,显示出她作为修行人的身份。

    “仓姑寺属藏传佛教格鲁派,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7世纪。刚入寺时,寺院只有一尊观音塑像,后扩大规模,大殿、僧舍等全部重建了。”次成拉姆说,如今,得益于政府一系列惠寺惠僧政策,寺庙不仅通水、通电,装了电视,尼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人身意外保险参保率都达到100%。

    寺院有86个尼姑,平日里一部分学经尼姑定例诵经修行、举行佛事活动,还有一部分尼姑经营甜茶馆、售卖旅游纪念品,小小的尼姑寺,产业不少。

    面对满眼的事儿,想要管理得井井有条,着实令许多人心里发憷。可在众尼眼中,有了次成拉姆这位“大管家”,什么事都安排得妥妥帖帖。

    “每天早上8点,尼姑统一在大厨房里喝早茶、吃糌粑,然后大部分去主殿念经。”次成拉姆说,寺院每年有两次大法事,新年的祈愿和“萨嘎达瓦”,自己会安排负责宗教活动的尼姑严格按宗教仪轨进行佛事活动。

    有时,当地信教群众家里办喜事或丧事,也会请仓姑寺尼姑去家里念经。但大部分时间,尼姑们在寺里接受施主的布施,根据施主的需求念经。在次成拉姆的监督下,所有的供奉布施记录清晰、绝无遗漏。

    次成拉姆说:“人活在世间,会遇到很多困难。尼姑们作为佛教徒,就是要通过念经,帮助信众化解烦恼。

    除了政府各项补助,寺庙还积极以寺养寺,进一步改善尼姑们的生活水平。甜茶馆、旅游纪念品商店等大多带有慈善性质,不仅物美价廉,而且服务周到。

    每天早上8点,寺庙厨房里未出锅的土豆条溢出浓香,在次成拉姆的带领下,部分年轻的尼姑开始劳作,为仓姑寺甜茶馆的生意忙碌起来,炒土豆、调制甜茶。

    茶馆的包子在拉萨很有名,滚滚如潮的转经人群,总爱在仓姑寺附近停歇,顺便吃顿早餐。次成拉姆说:“这些基业都是前辈慢慢积累下来的,不是我一个人的功绩。经营所得收入,会发到每一个尼姑手中,对于年老的尼姑给的更多。

    89岁的尼姑旦增贡觉说:“有次成拉姆照顾,心里很放心。每天都会有年轻尼姑被指派过来照顾我的生活。

    一墙掩尽千般绿。寺庙院子里松柏苍翠笔直,掩映大殿幽谷深邃;育苗用的花盆齐整,占据台前阶下。红衣尼姑信步肥绿瘦红间,仿若画中人。

    “种下的桃树、苹果树已经开花。今年桃子、苹果都会长得不错。”次成拉姆说,尼姑们修行、生活环境很重要,养些花木,对尼姑来说是修心,游客也很喜欢。

    自从寺庙装了电视,尼姑们的消息灵通起来,看到哪里发生地震等自然灾害,次成拉姆不仅会组织大家为灾区人民诵经祈福,还会发起捐款。截至目前,汶川地震、玉树地震、雅安地震发生后,仓姑寺已累计捐款30余万元。

    “出家人要有慈悲济世的情怀。”次成拉姆说,“我们要谨记十世班禅大师的教诲,既要遵守寺庙清规戒律,更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时刻注重提升自身修养。

    临别,次成拉姆热情邀请记者有空来参观寺庙“夜校”。“每周我们有固定几天会召集大家准时上课,由驻寺干部为大家教授藏语、汉文以及历史文化、法律知识。”她说,“我不认识几个字,多学点知识,才能把寺庙管理得更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