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古里雅冰川6根冰芯运往北京进行分析研究
记者27日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了解到,日前在我区进行的古里雅冰川科考活动目前已经正式结束,本报记者专访了此次科考队队长邬光剑,他告诉记者, 科考队钻取的冰芯已经由拉萨运往北京,然后由各国科考队分别取走进行分析研究,接下来,有望在普若岗日钻取透底冰芯,但具体计划和时间未定。
发现
古里雅冰川呈前进趋势
前 不久,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檀栋带队的中国、美国、俄罗斯、意大利、秘鲁五国联合组成的科考队在西藏与新疆交界处的古里雅冰川进行了冰川科考活动。记者27 日上午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拉萨部专访科考队队长邬光剑处了解到,此次联合科考活动已经于本月中旬正式结束,其中最重要的钻取冰芯内容也顺利完成, 在6700米和6200米的不同海拔钻取的6根冰芯已经从拉萨运往了北京,其后其他各国研究所需要的冰芯将从北京运出。
“上次钻取与这次钻取之间的这段时间,科学家也在青海德令哈附近的敦德冰川钻取了冰芯,普若岗日、纳木那尼也有,但是寻找青藏高原最老冰川的‘重担’最终落在了祁连山与西昆仑这一带。”邬光剑介绍。
那 么如果一个地方的冰川需要达到稳定状态,需要哪些客观条件呢?“常年积雪,海拔高,温度低,有降水,或者说是降雪。”邬光剑说。记者发现,这些条件青藏高 原本身都具备,因为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5000米,最热月平均气温不足10℃,有降水,这些因素导致这里可以常年积雪。
邬光剑 说,上次钻取冰芯的时候,主要关心的是冰芯中所反映出过去成千上万年这一带的气候变化状况,而随着科技的进步,现在科学家关注的远不止这些了。冰芯其实是 研究冰川最重要的内容,因为冰芯中可以包含反应的信息很多,他为记者列举了其中几个:温度、降水、粉尘、植被等。这些在6700米和6200米钻取的6根 冰芯或许会比以往更有收获。
结果
比以前得到更多的参数
此 次的冰芯钻取情况在6700米的海拔处钻取了3根透底冰芯,其中一根为51米,在6200米处也钻取了3根,其中一根20米的浅芯为我国独立完成,另外还 有两根分别为72米和308米,为各国联合完成。“51米的那根,原本用遥感探测到的为150米,结果只打出了51米的冰芯。”这钻取的6根冰芯如何使用 呢?“我们独立完成钻取的20米的那根自己研究使用,另外的5根冰芯各国平分。”邬光剑说,这些冰芯从古里雅运回来的路途是非常艰辛的,因为其中防止冰芯 融化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为此,科考队专门使用了一种特殊的保温剂——蓝冰,由于其特殊的性能——融化的时候需要吸收大量的热量,因而为科考 队所青睐,其在零下20℃冻得非常硬,将其包裹在冰芯周围使其不融化,但也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不能长久,一般其作用也就是3天,但科考队不会让其在第三天的 时候进行更换,一般而言只用两天,“花费了那么大的人力财力物力,自然要保护好这些来之不易的冰芯。”然后需要将其放在冰箱中冷冻,而且能满足这个条件的 冰箱不是一般的冰箱,因而其运输成本是很大的。记者也在拉萨部亲眼见到了在古里雅冰川钻取的冰芯,它们被整整齐齐地摆放在冷藏室中,记者注意到其温度在零 下18℃左右,把手放在冰芯上,感觉一阵透底凉。蓝冰也被装在袋子里,颜色可见。
在钻取冰芯的时候,其中有一种透底冰芯,“透底就是把冰层打穿,最老的冰应该就在最底层。”其钻取的意义可见一斑,目前姚檀栋院士与美国的汤姆森院士已经商议下一步将在普若岗日钻取透底冰芯的计划了。
■新闻
冰芯,相当于树的年轮
冰 芯,是冰川研究中的一个新领域,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在北极和南极钻取的冰芯,找到了揭开全球变化之谜的“新钥匙”,使冰川研究在当代科学中振作了生命。在冰 川研究领域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叫冰芯研究。长期以来,冰川学家们一直用冰川物质平衡、冰川雪线和冰川末端变化等数据来揭示全球气候环境的演化。随着 冰芯研究的发展,科学家们可以走向更广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穿越数十万年时光的环境变化实证研究。
冰芯,顾名思义,就是取自冰川内部的芯。所有在大气中循环的物质都会随大气环流而抵达冰川上空,并沉降在冰雪表面,最终形成冰芯记录。冰芯分析的每一个参数都至少载有一个地球系统变化过程的信息。
与历史记录、树木年轮、湖泊沉积、珊瑚沉积、黄土、深海岩芯、孢粉、古土壤和沉积岩等可提取过去气候环境变化信息的介质相比,冰芯不仅保真性强(低温环境)、包含的信息量大,而且分辨率高、时间尺度长,堪称“无字的环境密码档案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