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一条鱼到底有多难?——青海湖生态保护样本

02.07.2015  11:16

   正值中国最大内陆咸水湖——青海湖湟鱼洄游产卵高峰期,一名保护湟鱼的藏族青年志愿者娘吉本近日在拆解非法捕捞渔网时不慎遇难的消息,再次引起社会对青海湖湟鱼保护的关注。

   这一青海湖的特有鱼种是维系区域生态平衡的重要环节,2004年被《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濒危物种。

   记者近日在采访时了解到,从疯狂捕捞到禁渔、人工增殖放流,湟鱼数量大幅增加。然而,对其保护仍面临着执法力量弱、保护级别不明确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违法捕捞资源破坏严重,执法力量仍需加强

   青海湖是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控制西部荒漠化向东蔓延的重要水体,其对周边地区的区域气候和生态环境有重要影响。而湖中的特有鱼种湟鱼是水-鸟-鱼共生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环节。湟鱼资源量的衰减,直接威胁到鸟类的迁徙、繁衍和生长发育,影响青海湖的生态平衡。

   记者从青海省渔政管理总站了解到,在1958年之前,青海湖湟鱼原始储量达32万吨。在1960年-1962年三年困难时期,人们进入环湖地区日夜不停地疯狂捕鱼。湟鱼救了青海人的命,但大肆捕捞致使湟鱼资源量迅速下降,一度到了种群灭绝的最低临界线。

   上世纪80年代开始,青海省政府多次在青海湖实施封湖育鱼,禁止捕捞湟鱼。

   “在位于青海湖北岸的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一度诞生了十余个靠捕捞湟鱼为生的村庄,在严令之下,如今基本都已转型。”刚察县森林公安局、渔政管理局局长余多杰说,整体上偷捕、销售湟鱼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非法捕捞已由高峰期每年上千人大规模捕捞下降到只有个别人员偷捕偷捞,商贩也由原来在市场上公开贩卖到现在走街串巷偷偷兜售,饭馆加工销售由原来明目张胆变为隐蔽加工。

   余多杰说,为防止偷捕行为反弹,他们加大了巡查执法力度。而湟鱼的保护期分产卵期、明水期和冰封期3个阶段,贯穿全年。渔政人员没有执法手段,全靠合署办公的14名森林公安加上16名协勤,要覆盖他们管辖的136平方公里的范围,人员少,交通工具差,实在有点力不从心。环湖地区有的县渔政与森林公安没有合并,执法力量更可想而知。

   据了解,去年以来刚察县境内查处16起偷捕湟鱼案件,其中一个偷捕者一次捕捞800斤湟鱼,被判刑一年半。从查获的案件看,偷捕者使用的网目也从原来的3厘米左右下降到现在的1.5厘米左右,对鱼类资源的破坏严重。

   湟鱼群体数量逐步恢复,但仍未到最佳状态

   每年5月下旬到8月中旬,在青海湖中生长的湟鱼会沿着入湖河流溯流而上,进入到河流淡水区域产卵。然而,由于青海湖周边农田灌溉所需,在湟鱼产卵的各主要河道上修建了拦河坝,这些拦河坝阻断了湟鱼洄游产卵之路。

   余多杰说,为促进湟鱼繁殖,现在许多堤坝附近,都修建了“洄游通道”,以便它们能够穿越拦河坝到达产卵地。

   记者在刚察县沙柳河一处河段看到,原来2米多高的拦河坝换成了18级台阶垒成的“洄游通道”,布满了逆流而上的湟鱼,现出了“半河清水半河鱼”的壮观景象。

   拉加才仁说,湟鱼逆流而上洄游也是刺激湟鱼性腺发育成熟的系统过程。“洄游通道”是委托专家设计的,每级台阶15厘米至20厘米,高度合适。为防止湟鱼被急流冲下,台阶上还修了凹槽。

   人工增殖放流也是扩大湟鱼种群的另一重要举措。青海省裸鲤救护中心从2002年起到现在,每年培育的人工育苗达700万尾。

   青海省渔政管理总站的工作人员介绍,通过多年来加强青海湖渔业资源保护和实施人工增殖放流等,湟鱼资源蕴藏量从2001年的2592吨增加到2014年的4.5万吨,13年增加了16.4倍,达到原始蕴藏量的14%,群体数量逐步恢复。

   然而,据青海省渔政管理总站专家估算,整个青海湖湟鱼资源量达到16万吨以上,生态才能趋于平衡。湟鱼种群数量恢复到最佳状态,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维系青海湖生态稳定,亟待明确湟鱼保护级别

   一些基层渔政干部说,目前对湟鱼的保护措施,与其生态地位不相称,亟待明确其保护级别。

   据介绍,经过千百年的演变,青海湖和湟鱼相依相偎到了不可替代的地步。青海湖不但是咸水湖,而且是贫营养水体,同时水质中的矿物质比例日渐提高,能在这样的水环境里生存的鱼类非湟鱼莫属。生态链中的核心环节——湟鱼资源的衰竭将会破坏整个青海湖的生态稳定,水生生物如刚毛藻,以及容易寄生病菌的无隔藻就会大量繁殖,使青海湖水体环境恶化,最终使青海湖变成一个死湖。

   这样,青海湖将不再是阻挡风沙的天然屏障,不再是气候的调节器,而青海湖的美丽以及其独一无二的自然生态景观也将不复存在。

   刚察县环境林业水利局副局长毛霞说,目前,湟鱼洄游的主要河流上有很多小支流,湟鱼在洄游中很容易进入这些小支流,一旦天热暴晒,这些小支流就会断流干涸,会造成湟鱼大面积死亡。因此需要对河道进行整体疏浚,确保湟鱼洄游安全。

   最近当地部门组织专家对沙柳河、哈尔盖河、布哈河三条主要湟鱼洄游通道进行调研,编制了河道建设初步方案,但如何处理湟鱼洄游与农田灌溉的矛盾,需要上级有关部门政策支持,另外还需加大资金投入。

   “办法多的是,关键是要明确湟鱼保护级别。”刚察县森林公安局、渔政管理局的专家说,2003年湟鱼被列入《青海省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第一批名录》,2004年被《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濒危物种。但目前对野生动物的保护以及对非法行为的打击主要依据《野生动物保护法》中规定的保护级别,湟鱼这么重要,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还是二级保护动物?只有这些明确了,保护和执法才有依据。

  原标题:拯救一条鱼到底有多难?——中国最大内陆咸水湖生态保护样本

(责编: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