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逝世 曾指达赖是中印间的“一根刺”
这是2014年8月9日李光耀出席新加坡独立49周年庆典仪式的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邓智炜摄)
中国西藏网 讯 据新加坡总理公署23日发布的最新公告,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当天凌晨3时18分在新加坡中央医院病逝,享年91岁。
公告说,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以沉重的心情向全国人民告知这个消息,治丧委员会将另行公布有关公众吊唁和李光耀葬礼安排的详情。
李光耀因感染严重肺炎于2月5日进入新加坡中央医院住院治疗。李光耀出生于1923年9月,1959年至1990年担任新加坡总理,此后留任国务资政和内阁资政至2011年5月。李光耀与妻子育有两子一女,其长子李显龙为新加坡现任总理。
李光耀前后30余次访华 与五代中国领导人会晤
从政期间,李光耀致力发展新加坡和中国的关系。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李光耀就开始与中国领导人交往,会晤过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和习近平等五代中国领导人,对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制定方面有重要影响,并支持海峡两岸统一。李光耀前后30余次访华,与中国领导人共同推进双边关系发展。他访华时曾表示,新加坡赞赏中国奉行的内外政策,中国的发展,无论对亚洲还是世界来说,都是一件好事。2005年5月,李光耀被复旦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并于2008年8月来华参加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及相关活动。
国家主席习近平23日就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不幸逝世向新加坡总统陈庆炎致唁电。习近平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并以个人的名义,对李光耀逝世表示深切的哀悼,向李光耀的亲属表示诚挚的慰问。
习近平在唁电中表示,李光耀先生是新加坡共和国的缔造者,也是广受国际社会尊重的战略家和政治家。李光耀先生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是中新关系的奠基人、开拓者、推动者。李光耀先生同中国老一辈领导人共同确立了中新关系发展方向,为增进两国人民友谊、开拓两国合作作出了重要贡献。李光耀先生的逝世,是新加坡人民的损失,也是国际社会的损失。
习近平强调,中方高度重视发展中新友好合作关系,愿同新方一道,坚持和发展两国传统友谊,以今年中新建交25周年为契机,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更好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
李光耀曾指西方人总把西藏想成浪漫的香格里拉
2008年6月,李光耀看到中国奥运会火炬传送在境外受到阻拦的情况后,在提前出版的6月16日《福布斯》杂志发表了一篇名为《中国的两种形象》的文章。李光耀指出,奥运火炬传递让西方媒体激动,它给了西方媒体痛骂中国西藏政策和人权政策的机会。在伦敦和巴黎,圣火遇到的最强悍的抵制被放在了黄金时段的新闻中。中国在西方的形象很糟糕。在香港却是另一番景象。人们夹道欢迎圣火。为明星火炬手叫好的普通民众超过了示威者。香港将承办奥运会的马术比赛,香港人已经意识到,他们的未来和北京连在一起,和一届成功的奥运会连在一起。
李光耀指出,西方人总把西藏想成浪漫的香格里拉,坐落在高高的喜马拉雅山脉,那里的居民就是一个总在冥想的达赖喇嘛和一群在宁静寺院的僧侣。但对于中国,西藏曾是一个保留了封建农奴制的落后地方--其90%人口都目不识丁。从和平解放西藏以来,中国废除了种姓制度和农奴制度,中国在西藏建立了医院、学校、公路、铁路和机场,引入了长途电话和手机,发展了旅游业并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中国相信,让西藏融入21世纪的世界,这样做是必要的。
李光耀还引述美国资深记者弗蓝奇2008年4月在“国际先锋论坛报”的评论,指文章贴切反应了中国人的失望之情。这篇文章引用一名中国人在网络上的留言:“你们(指西方国家)想要我们怎么样?当我们被称为"东亚病夫"时,我们被认为是危险的,当我们被视为下一个超级强国时,我们又被视为威胁”。
李光耀表示,尽管西方国家因赞赏中国在四川大地震的积极赈灾手法,而对中国暂时改观,但当同情心消失时,西方为这个大国崛起对世界的影响,必定再度产生忧虑。
因此,李光耀认为,只有当双方的世界观渐渐相似后,并接受彼此的文化价值观不可能完全相同之后,西方和中国关系的紧张状态才得以消除。
此后,2009年,在东方卫视做客《杨澜访谈录》节目时,李光耀再次指出:“西方媒体喜欢轰动效应,他们希望把中国刻画成一个专制的国家,任何事情追求整齐划一和绝对服从。所以当游行发生时,给了西方媒体炒作题材。但是中立国家,包括亚洲、非洲、甚至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不认同西方路线。人们只要到过中国,就知道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 并表示,2008年在西藏发生“3·14”事件时“当时有西方记者在西藏,《经济学家》的记者就在西藏,他目睹了事件怎样由某些人引发,并作了报道”。
李光耀曾以个人名义起诉西方大牌媒体20余次无一败诉。他认为,与西方媒体打交道的诀窍就是“首先,我和他们打交道的时候很公开。你的报纸上发表批评我的言论,我可以阻止你在我们国家发行。如果你诋毁我,我就起诉你。如果你不在自己的报纸上刊登我的反击,我就不让你卖。其次,我也接受过西方教育,我知道他们怎么想怎么做,我可以在跟他们争论的时候,以理服人,让世人知道你并不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他建议中国政府“你必须很精明,你知道什么时候放他一马,什么时候把他撂倒”。
李光耀曾指达赖喇嘛是中印关系中的“一根刺”
2009年4月,李光耀在一次对话会上表示,达赖喇嘛是中印关系中的“一根刺”,印度不应把达赖用作同中国谈判的筹码。
据《印度教徒报》4月10日报道,李光耀在由新加坡外交部门赞助的对话会上表示,达赖喇嘛持续在印度的存在对印度的对华关系无益。
“我不认为达赖喇嘛可以成为印度同中国谈判的筹码……只要达赖继续留在印度,那么中印之间就会存在这根刺。”李光耀说。
他还说,同1959年达赖到达印度时不同,如今的2009年世界力量平衡已经发生了变化。并且,在未来的50年间,这种改变将按照有利于中国的态势发展。
延伸阅读
李光耀:笃信“亚洲价值观” 20余次起诉外媒完胜
剑桥毕业、律师出身的李光耀懂法律,懂媒体,懂政治。虽受西方教育,但李光耀对西方思维有自己的看法。面对外媒对新加坡领导人的恶意诽谤,他反应强硬,自1965年至今,李光耀以个人身份诉西方大牌媒体媒体诽谤案件不下20起,无一败诉。他说,如果允许外国媒体“拉我的尾巴,掐我的脖颈而没受到惩罚,那新加坡媒体很快也会效仿”;如果新加坡政府不回击应战,本国民众就会认为“领导人不敢辩驳或者辩不过对方,从而不尊重我们”。
2010年3月24日,美国《纽约时报》旗下《国际先驱论坛报》刊登一封公开致歉信,专栏作家菲利普·鲍林承认,所写文章诽谤新加坡政府领导人,承诺向时任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国务资政吴作栋和内阁资政李光耀支付大约11万美元名誉损失补偿。
鲍林在《同为一家人》的文章中把李光耀父子列入所谓“亚洲政治王朝”,暗示李显龙靠“世袭”上位而不是凭真本事当上总理。李光耀等三人在新加坡法院控告报纸和作者诽谤,最终胜诉。
这是同一家报纸同一名撰稿人第二次因同一原因公开致歉。早在1994年,鲍林就曾因一篇观点类似的文章被李光耀捉住把柄吃了官司。当年,《国际先驱导报》道歉赔钱后曾作承诺,不再重复类似言论。
全球领导人中,大概没有几人如李光耀那样频繁跟西方媒体过招,《时代周刊》、《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经济学人》、《泰晤士报》和彭博新闻社等大牌媒体无一例外对李光耀举了白旗。
1990年,《泰晤士报》专栏作家伯纳德·莱文在一篇文章中指责李光耀治国“专断”。李光耀致信这名记者,邀他在伦敦举行一场面对面的电视直播辩论。对方没有“接招”,称李光耀应该通过报纸而非其他媒介回应。李光耀再次回信表示“遗憾”,《泰晤士报》未予刊载。随后,李光耀在《独立报》买下整版广告刊登这封回信。他说,提出质疑的人如果不肯面对他的批评对象,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多年以来,西方媒体从未停止对新加坡政治自由的批评。以本国法律维护人格尊严、与外国媒体交锋,显然要比其他行政手段高明有效得多。这正是他实用主义思想在实际中的运用。
李光耀曾说,如果外媒诽谤新加坡领导人,政府可以禁止报纸在新加坡发行,还可提起诉讼。他懂得审时度势,拿捏轻重,胜券在握,因为“世上不仅只有你(外媒)一个聪明人”。
外媒的诽谤、西方的批评,从未动摇李光耀的执政理念和价值取向。他认为,美国和欧洲把自己那套所谓人权、民主标准强加于世界,不可能成功。也正因他对“亚洲价值观”的笃定信念和长期践行,才在短短几十年间构建出一个秩序井然、经济发达、文明富裕的亚洲“微型强国”。
“新加坡国父”李光耀的一生
“新加坡国父”李光耀不仅是新加坡的开国元老之一,也是新加坡政坛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李光耀1923年9月16日生于新加坡,祖籍中国广东省大埔县党溪乡。他从小受英文教育,毕业于新加坡莱佛士学院,并于1940至1950年分别在伦敦经济学院、剑桥大学和中殿律师学院学习,1950年获中殿律师学院律师资格。
1950年,李光耀返回新加坡,之后曾担任律师和工会法律顾问。1954年11月,他与一些从英国返回新加坡的华人,以及当地受华文教育的左派学生和工会领袖成立人民行动党,并任秘书长。次年,他在新加坡首届选举中当选为立法议会(后改称国会)议员。
1959年6月3日,新加坡自治邦成立,而人民行动党也在自治邦政府的首次选举中成为立法议院第一大党,由李光耀出任自治邦政府总理。
1963年9月,新加坡同马来亚、沙捞越和沙巴组成马来西亚联邦,李光耀继续任新加坡总理。1965年8月,新加坡退出马来西亚联邦,成立共和国,李光耀担任共和国总理。
1990年11月,李光耀卸任总理一职,于次年任新加坡总理公署高级部长;1997年任内阁资政,2001年11月连任。
2011年5月,年近九旬的李光耀发表联合声明,宣布他不会在新一届内阁中担任职位。(本文内容综合自新华网、中新网、环球网、环球时报、新闻晚报)
(责编:刘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