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变迁 藏历新年年俗味依然浓烈
藏历新年是藏族同胞最隆重、最重要的传统佳节。丰富多彩的活动洋溢着浓厚的氛围,是一个庆祝和祈祷兼具的民族特色节日。西藏大学老师张虎生曾说,“与重在生产的平日不同,节日是重在消费的特殊时间。对于隆重的节日,往往需要一个较长的准备时间,尤其是在节日物品的购置上。”
全家人围坐,吃一顿例行的“古突”
藏历新年的准备工作一般从藏历十二月初就开始了。除了购置吃喝玩乐的年货外,家家户户都要制作“切玛”,在绘有彩色花纹的切玛盒里分别盛放炒青稞粒和酥油拌成的糌粑,上面插上罗萨美朵和酥油花,还要一盆青稞苗,使其在新年时节长出一、二寸长。临近节日,男人们忙着打扫庭院,妇女则精心制作“卡塞”,卡塞的品种花色常常成为女主人勤劳、智慧和热情的象征,在节日里分外引人注目。
话说藏历十二月二十九这天,家家户户都要给窗户门楣换上新“香布”和新的门帘。紧接着就是“古突”夜了,全家老小围坐在一起吃一顿例行的“古突”。“古突”是一种面疙瘩,相当于农历新年的饺子。“古”的意思即九,由面粉、萝卜、人参果、干果等九种材料熬制而成,把它们包裹在古突里,分别象征人的十几种不同品性和运气;“突”即突巴,藏语意为面疙瘩。吃完“古突”,全家人要把糌粑捏制成面团放在纸箱内,还要将每人碗内剩下的“古突”倒入纸箱,放置在十字路口,用火烧尽,随后放鞭炮,以驱邪、消灾,迎接新年的到来。
藏历十二月三十这一天,各家各户的厨柜或桌子上都放有层层垒起的油炸果、装满小麦和糌粑的“切玛盒”,青稞苗盆、涂有各种颜色的绵羊头或面捏绵羊头、糖果、酥油茶、青稞酒等。
每到过年,最忙的都是家庭主妇。藏历新年初一家庭主妇起得最早。清晨5点钟左右就要煮一锅“观颠”,把放有糌粑、红糖和奶渣的青稞酒,给每人送上一碗。各种新年仪式之后,全家人再围坐在一起,喝青稞酒、吃人参果等节日食品,欢度新年。初一这天,除了全家人聚到一起,还要向邻居拜年,手捧“切玛盒”的长辈在门外高声祝福,里面的人听到就会出来迎接,相互拜年。初二,亲戚朋友便开始互相拜年了,同时还要去寺庙祈福,一直要持续三至五天。
初三,人们都登上各家的屋顶,把崭新的经幡树插在屋顶上,然后煨燃柏枝,向空中抛撒糌粑,飘动的经幡和袅袅上升的“桑烟”寄托着人们的祈愿向空中传去……初三,拉萨一般会举行赛马比赛,罗布林卡、宗角禄康公园还会有藏戏歌舞表演。有些地方会举行射箭、赛牦牛、长跑、打古尔朵、抱石头、唱山歌、弹六弦琴、跳舞、藏戏演出等娱乐活动。
然而,藏历新年远不止三天,按传统习惯,藏历新年一般要欢度十五天。
格桑家藏历新年的变迁
有专家说作为人们约定俗成的民俗,最容易受到人们生活方式变化带来的影响,新的生活方式自然会产生新的民俗习惯。这在格桑的家里有着很好的印证。
格桑的老家在聂拉木县琐作乡,那里离珠峰只有100多公里。跟记者谈起小时候的藏历新年,格桑说,过年穿新衣是他小时候最开心、最期待的时刻。“我们习惯过年时必须穿一件新衣服,以表达对新的一年美好的祈愿。”格桑说。格桑家是半农半牧家庭,小时候,家里基本都是自给自足,吃的牛羊肉是自己家的,就连格桑喜欢的“新衣服”都是母亲亲手缝制的。“那时候家里条件不好,过年穿的衣服,要不是把父母穿过的衣服拆了重新缝,让哥哥大姐穿,要不就把哥哥大姐穿过的拆了缝小一些,让我和二姐三姐穿。”格桑说他有兄弟姐妹五人,他在家里最小。尽管衣服不是全新的,但是小时候的格桑依旧期待藏历新年的到来。“新年的前一天晚上,我们就会把第二天要穿的新衣服放在枕头跟前,一大早醒来就可以穿。”
如今,为了给小外甥置办新衣服,格桑的母亲目前已经来到了拉萨,款式新颖、材质柔软、大小合身,这是格桑的三姐给她母亲唯一的嘱托。
格桑说过年时桌子上除了自己家的牛羊肉和母亲炸的卡塞,也就没有太多东西了。“现在不一样了,过年除了牛羊肉,卡塞是必不可少之物,各式各样的水果、点心、糖果,也应有尽有。”格桑说他们老家大年初一的时候全家人集体要去家乡最高的山上挂经幡,挂得越高,来年的运气会越好。“离我们家最近的一座山大概有10多公里,那时候都是徒步走过去,但现在不一样,虽然大年初一还是要去挂经幡,但现在每家都有车,可以直接开到山脚下,方便好多。”格桑说。
然而说到变化中的年俗,格桑说远不止这些。“之前过年的时候全村人都会聚在一起跳‘谐钦’。白天一起跳舞,晚上早早地就各回各家。现在白天会跳‘谐钦’,晚上娱乐活动也不少,年轻人晚上都会去乡里的3家朗玛厅跳各地的锅庄、迪斯科。还有过去一年流行什么,年轻人就会跳什么。”格桑笑着说。
然而让格桑感触最深的是,以前过年的时候,亲朋之间都会端着切玛盒,挨家挨户上门去拜年。亲朋在接受祝福之后,会送上家里甘醇的青稞酒,酒量不好的转不了几家,就被热情的亲戚劝醉了。“现在从古突夜开始,亲戚朋友之间就开始打电话、发微信送祝福了。”格桑说。
藏历新年俗紧跟时代的步伐
记得新华社记者曾采访西藏大学文化研究学者益西丹增,他表示,藏历新年的风俗习惯始终记录着社会的状况,刻录着民众的生活,反映着时代的要求。藏历新年活动对新事物和新元素的接纳,并没有削弱藏历新年的传统,而是丰富了民族文化的内容。他举例说,过去年前十几天就开始准备,家里自己酿青稞酒、炸卡塞、做糕点,现在流行到街上买。除了人们收入增加了,更主要是因为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快了,没时间做。
距离2017年藏历新年不到半个月时间了,拉萨街头的“年味”已然浓烈,家族聚会上玩的藏式桌球真正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许多家庭游戏里出现了麻将、扑克……类似的变化不胜枚举,然而这只能说明藏历新年年俗紧跟时代的步伐,它体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和谐交融。
(责编: 郭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