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喀则区域经济换挡提速 三条经济带延伸扩容

09.04.2015  08:41

  日喀则,藏语意为“水土肥美的庄园”。

  初春时节,行走在日喀则大地。记者发现,岗巴羊、白朗蔬菜品牌是越叫越响亮,日喀则物流园区正紧锣密鼓地招商引资,珠穆朗玛峰、喜马拉雅五条沟是游客不断,日喀则市区域经济正蓬勃发展。

  “这一切得益于我们有一个科学的发展战略。”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日喀则市委书记丹增朗杰介绍,自2011年以来,日喀则市委、市政府抢抓机遇,科学谋划,制定了“抓住一个优势、运用两种手段、打造三个经济带”的区域经济发展思路。

  正是在这一思路指引下,4年来,全市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均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2014年全市生产总值、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45亿元、8.14亿元、6810元,是2010年的1.7倍、2.4倍、1.8倍。

  农牧业转型升级,引领城郊经济带

  汽车行驶在白朗县,一排排蔬菜大棚组合成一条条白色的风景线,让人深感白朗蔬菜名不虚传。记者了解到,目前,白朗县大棚总数达到5367座,蔬菜产量5600万斤,带动农户3200余户,人均增收2270元。

  “这正是我们发展城郊经济带的典型。”日喀则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洪波介绍,城郊经济带,涵盖桑珠孜区、白朗、江孜、拉孜、仁布、萨迦等县(区),为促进几县发展,几年来,全市积极壮大年河粮油、白朗蔬菜、岗巴羊等10大高原特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和8个产业带,规划实施了桑珠孜、白朗等9县(区)青稞核心产区和江孜等5县(区)油菜核心产区建设,稳步推进了亚东、吉隆等县林下资源核心区和拉孜、康马等县青稞生产潜力提升区建设。

  在此基础上,全市着力开展日喀则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年河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培育珠峰农机公司,在全区率先打造了白朗农机化示范县;发展壮大涵盖岗巴、亚东等1县(区)的“岗巴羊经济圈”,目前正朝覆盖18县(区)努力;对岗巴羊、亚东木耳等系列产品进行有机认证,打造独具特色的“有机之乡、生态家园”品牌。

  产业发展,市场是关键。几年来,全市培育了雅江源农业科技开发公司、培强生态肉业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实现农畜产品科研、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2014年,全市15家农牧业产业经营龙头企业实现产值4.8亿元。同时,积极鼓励和扶持发展农家乐、牧家乐、个体工商业和家庭加工业,在推动特色产业的同时,成功实现了农牧民由就业向创业转变。

  开发优势资源,驱动工业经济带

  走进日喀则工业园,连片的光伏太阳能板,一眼望不到头;园区内入驻企业更是一片繁忙的景象,都在忙碌地生产着,这一切让人深感这是一块投资的沃土。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日喀则市精心制定和健全完善招商引资相关优惠政策,加快建设功能齐全、设施健全的工业园区,最大限度地吸引区内外资金、技术、人才到日喀则投资兴业,参与各个领域资源开发。全市相继召开矿产资源勘察开发协调会、矿业推进大会,规范矿产资源开发利益共享机制,大力招商引资,先后引进了盛泰、宝翔、巨龙、华钰等一批知名工矿企业。2014年,全市矿业产值达4.71亿元,税收达1.7亿元。

  日喀则市还积极扶持珠峰冰川矿泉水、西藏神水扩大规模、提升效益,全力打造日喀则优质天然饮用水品牌;大力发展建材业,投资近5亿元的高新雪莲水泥有限公司新生产线项目竣工投产;大力扶持企业发展,出台《工业企业发展激励办法》,每年设立不低于1000万元的企业激励基金,积极引进和培育集团企业,力诺太阳能、超日国策、民生管业等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投产。

  园区经济是日喀则工业发展的又一关键。近年来,全市建设了日喀则工业园、亚东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园等工业园区,在和平机场、火车站规划了“空港服务区”、“综合物流园”,工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从无到有,规划、开发和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同时,采取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群众参与、市场运作的方式,落实优惠政策,优化发展环境,吸引各地客商进驻园区投资兴业,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引领能力强的战略支柱产业。2014年,全市实现二产产值46亿元,是2009年的2.5倍。

  延伸产业链条,打造旅游边贸经济带

  日喀则市有9个边境县,与三国接壤,边贸发展潜力十足;境内珠穆朗玛峰、喜马拉雅五条沟、扎什伦布寺等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业发展优势明显。

  几年来,围绕把日喀则建设成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和南亚陆路贸易大通道总体目标,全市依托独特的旅游文化和边贸优势,着力完善基础设施,密切合作交流,丰富产业内涵,推动旅游文化、边境贸易发展,力促成为全市的战略支柱产业。

  全市以日喀则机场、拉日铁路、318国道等为骨干的现代化交通网络初步构建;实施了吉隆口岸国门、联检楼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不断完善口岸以及边境互市贸易点服务功能;新建星级酒店“乔穆朗宗大酒店”等一批高档酒店和喜格孜步行街、藏文化主题街、萨迦古城文化街等为代表的民族风情街区,在极大地提升旅游接待能力的同时,使游客感受到浓郁的民族风情。

  记者还了解到,日喀则市借助援藏平台,率先向四省市宣传推介“一峰三线三口岸”、“喜马拉雅五条沟”等旅游产品,在吉林等地举办旅游推介会,撰写、出版文化专著,极大地激发了当地人民对日喀则的浓厚兴趣,有力地宣传了日喀则。同时,积极办好珠峰文化旅游节,打造文化旅游精品,向世界推介珠峰;在江孜县打造了国内海拔最高的大型户外实景剧《江孜印迹》;成功承办中尼经贸洽谈会,进一步密切了同尼泊尔等友邻国家的经贸往来。

  发展需要创新思路。日喀则市努力打破“旅游收入止步于门票”局面,积极向旅游餐饮、购物娱乐、文艺表演等要素延伸,不断提升旅游产业附加值,使游客白天有看的、晚上有玩的、走时有带的。2014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10万人次,增长36%;实现旅游收入28.5亿元,增长24%。日喀则市还围绕拓展开放新空间,进一步扩大边境贸易辐射面,建设了短期育肥活羊等特色出口基地,拓展了边境贸易新领域。2014年,全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1.65亿美元。

  原标题:日喀则区域经济换挡提速

(责编: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