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客黑名单”,把任性锁笼里
把讲文明视为价值追求,把守规矩当成行为准则,良好的旅行环境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去建设
乘客不文明,或将被“拉黑”。中国民航局正研究对航班上“任性”乘客的惩处措施,并将这些乘客纳入信用不良记录。民航局日前印发的《加强民航法治建设若干意见》明确强调,要依法规范航空运输安全“旅客黑名单”制度,健全纠纷预防机制。
信用报告被誉为“公民的第二张身份证”。设立“旅客黑名单”,意味着民航部门将对不文明游客实施“制裁”,进入名单的乘客将失去一部分权利,比如被限制乘坐飞机。
据统计,2014年我国共有3.9亿人次乘坐飞机出行,预计2015年是4.3亿人次。随着出乘人数激增,不文明乘机或“机闹”现象也时有发生。国家旅游局最近纳入全国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的三起案例中,两起涉及民航乘客。其中一起是,去年12月11日,一名中国乘客向泰国亚航空姐泼开水和方便面,造成航班中途返航。消息一经传出,舆论哗然,建立惩戒与预防机制的必要性越来越为公众所认同。
如果说家人之间的任性尚属撒娇,那么发生在飞机上的任性就是撒泼,不止影响个人形象,还危及公共安全。比如有的乘客竟因小摩擦而在飞机上大打出手,有的乘客则因航班晚点而打砸闹。此外,还有乘客擅自打开飞机安全门,导致应急滑梯打开。这些不文明行为,并非只是道德层面的冲动,有些已经涉嫌违法。让其付出应有的代价,是对“任性”现象的规束,也是对其他乘客权利的尊重。
没有堤岸,哪来江河?无论乘坐什么交通工具,都应守住底线。“秩序意味着光明和安宁,意味着内在的自由和自我控制。”在公共场域,没有规则意识,不把秩序放在眼里,想怎么来就怎么来,岂不害人害己乱了套?
哪怕是维权,比如因航班晚点而去交涉,也应该把握分寸,节制情绪。不得不说,尽管受教育水平已明显提高,但不讲道理和不守规矩仍是不少国人的软肋,无法做到有话好好说、有理慢慢讲。相反,一些人信奉“有理就在声高”,把讲理变成了比嗓门,似乎分贝越高越有理;把维权当成了秀肌肉,仿佛摔摔打打就能吓倒对方。如此维权,怕是有理也会变无理。
设立“旅客黑名单”很有必要,但同样应该讲规矩。比如,在乘客被“拉黑”前,应该尊重其知情权,保留其申诉的权利。同时,还应该给“拉黑”设置一个期限,不宜一棍子打死,动辄宣判乘客“无期徒刑”。如果滥用“拉黑”权力,就有倚强凌弱之嫌。因此,在制定“黑名单”制度之前,应广征民意,最大程度倾听来自乘客方面的声音。
民航部门有责任制约不文明的乘客,也有义务接受公众监督。正如有网友所称,“那些延误航班、撒谎欺骗乘客、把乘客小狗击毙、摔烂丢失乘客行李物品的航空公司是否也应进入‘黑名单’、纳入信用不良记录、勒令停飞呢?”这并非较劲,而是提出了不容回避的现实命题。比如,由于信息不对称,乘客有时很难弄清楚航班究竟因何延误;飞机无故晚点,乘客心急火燎,坐卧不安,机乘人员却态度傲慢,等等。不偏袒,以公正塑造公信力;不失语,以善解人意赢得乘客理解。不断凝聚共识,才会实现共赢。
有信用,才有信誉,才能赢得信任,这话适用于乘客,也适用于航空公司。把讲文明视为价值追求,把守规矩当成行为准则,良好的旅行环境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去建设。
原标题:“旅客黑名单”,把任性锁笼里
(责编:范凡)